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也美在荆江。2018年4月25日清晨,习近平总书记从荆州港登船,考察长江,把脉发展。“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总书记的嘱托字字千钧。四年来,围绕长江岸线整治,湖北不懈努力,系列报道《总书记的荆楚足迹》,我们来看看荆州长江岸线的新变化。
2018年4月25号清晨,习近平总书记从宜昌乘车抵达荆州港码头,码头工作人员郭亮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荆州港客运旅游总公司党总支书记郭亮:“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就站在我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往这个方向眺望了长江5分钟之久,对身边的陪同人员说,荆州很美,看起来很漂亮。”
郭亮在荆州港工作了29年,每天都跟长江打交道。说起母亲河这些年的变化,真是配得上总书记的称赞——“漂亮”。
荆州港客运旅游总公司党总支书记郭亮:“四年以前长江是淡淡的黄色,说明什么问题呢,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你看今天的长江,每天的长江都是碧绿色的,你可以看到江豚那些珍稀保护动物,蹦,跳过去了。”
循着郭亮手指的方向看去,是沙市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3000年历史的码头,曾经由于早年粗放型开发,逐渐演变成巨大棚户区。如今,1658户棚户拆了、63家工矿企业搬了,剩下的,是一批记载着城市历史的老建筑,“活力28”、怡和洋行、安利英行……它们串起了沙市工业百年发展史,成为独有的城市文化。
湖北沙市洋码头文创园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婷婷:“这些设备我们都保留不动,依托工业设备的空间,让大家感受到那个时期我们工业的繁荣。既是我们老百姓休闲观光的生态公园,同时也是我们留下城市记忆的博物馆。”
荆州长江岸线总长483公里,几乎占据了全省的一半,保护母亲河重任在肩。4年来,荆州段沿线各地统筹山、水、岸、堤,悉心呵护母亲河。在公安县荆江公园,宽广无际的长江岸线有序整洁,掠过江面的飞鸟与来往船舶交织,宛若一幅诗意画卷。
荆州公安县居民袁誉华:“房子都拆掉了,大堤也加宽了,这些设施、绿化搞得非常好。”
在公安,80多公里岸线每2公里就有一名专职管理员守护,当地还建设了8处长江文化水景观节点,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生态目标;在石首,400多位岸线管理员不间断巡护,全面杜绝长江岸线的盗采砂行为;在荆州港,这里率先打造了长江沿线第一家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于一体的专业化运营平台,不让一滴废弃物入江。
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桑运昌:“按照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全面构建长江两岸一体绿色生态景观廊道体系。”
荆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王勇:“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荆州市公安县委书记严广超:“正在建设埠河砂石集并点,规范集并点运营,坚决遏制非法码头死灰复燃,一手抓生态修复,一手抓景观塑造。”
荆州石首市委书记王敏:“打通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实现芦苇、河砂等资源变资产,既留住了诗意栖居的绿水青山,又赢得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难忘四年前那天清晨,总书记登船前,回望荆江大堤良久,眼神充满深情。四年,大江流日夜,水清、岸绿、景美的荆江,在悄悄地蝶变重生。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管根稳 温少海 何进 荆州台 公安台 石首台 责任编辑 李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