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一项由心外科医生自主研发的微创心肌旋切系统,让以往需要开胸手术才能治疗的心肌病,现在通过微创手术就可以治疗。
35岁患有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小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出院三周多的他正在接听主治医生的回访电话。
患者小李:“昨天我女儿生日,所有炒的菜全部是我一个人弄的,弄了十几个菜,胸闷胸痛的情况都没有。”
小李所患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通俗讲就是左右心室之间的一堵墙太厚了,这种疾病全国有200多万患者。此前,只能通过开胸手术或者药物保守治疗。2018年起,同济医院心外科主任魏翔教授一直在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终于自主研发出了这套微创心肌旋切系统。有意思的是,创新的灵感,是魏翔教授在街边的水果摊上找到的。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外科主任、教授魏翔:“在江边去逛一逛,看到切菠萝中间的一个杆子,那个东西它是旋转进去切了以后把它切掉下来,我当时想了,我马上在淘宝上买回来研究,就发现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然后我就找到一家北京公司,他就很快根据我的创意把这东西做出来。”
然而研发过程并不顺利,经过数次技术攻关、器材做出来了,但材料却始终达不到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外科主任、教授魏翔:“陶瓷的话,怕它硬度不够,但是用钢制的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超声波碰到钢制的设备,它就出现尾影。花了很长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用高分子材料,相当于给他穿了一个迷彩服一样,我们在里面就可以精确地定位。”
历经3年研发7次原理样机迭代后,研发团队形成了最终版定型样机,这项技术不仅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手术费用也将降低一半以上,也先后获得了包括国际PCT、国家发明专利在内的12项专利,术未来将逐步在临床推广。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孙海迪 胡禹 通讯员 李韵熙 陶继东 责任编辑 吴松)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