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8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来临之际,楚天交通广播记者走访武汉多家科技类创业型企业,聚焦科技发展打造武汉人才“强磁场”,带来系列报道《厚植成长沃土,武汉打造科技人才聚集“强磁场” 》。

今天请听第一篇,由927全媒体记者孙雯、刘贞,通讯员姚华、孙诗、余弦带来的报道:“三高”博士:在“世界光谷”掌握中国主动权
↑点击收听
在人才济济的中国光谷,有一位入选3551光谷人才计划的“三高”博士,他不仅仅学历高,身高高,最关键的是产出高,他就是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古杨。
927记者孙雯(右)采访古杨博士(左)
古博士:“我加入公司以后,核心光器件产能基本上以月为单位实现几何式倍数增长了半年,再以季度为单位呈几何式倍数增长了一年,在这种情况下,锐科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光器件实现了18个月以内从全进口向全自产的转变。”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工程师 古杨博士
记者:什么是“几何式倍数增长”?
古博士:第一个月是1倍增长的话,后面则依次是以2倍、4倍、8倍、16倍、32倍等这样的速度增长。
记者:“全进口”变“全自控”的概念又是什么?
古博士:激光行业属于高新科技行业,早期基本上全部由国外高科技公司垄断。2007年,公司创始人闫大鹏博士回国之后,开启了国产自主激光器的创业路径,对于企业来说,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意味发展一定受限。
提及如何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古博士讲述了一个印象深刻的“议价”故事。2020年锐科产值持续增长,同时也在采购海外光器件产品,鉴于常年对于产线的潜心研究,他指出海外光器件产品因对方原因出现了批次性问题。在一次技术研讨会上,对方对问题避而不谈,对我方合理要求提出加价销售。
古博士:你如果能够自主掌握产品的产业化就有议价权,才能不受限于别人。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锐科光纤激光器所采用的的光器件产品不仅实现了全自控,且超产能完成任务,与19年进口海外光器件相比,全自控光器件极大地降低了公司光纤激光器的成本和依赖进口的风险。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工程师 古杨博士
从爱看彩灯对光影充满好奇的科技少年,到物理课上提出建议解决实验问题的科技爱好者,再到政策扶持选择留汉的科技工作者,直至现在成为为光谷赢得中国主动权的“三高”博士,他说他的每一次身份转换都与光谷密不可分。
古博士:当时选择留汉是因为父母说光谷开始建光谷大转盘,以后发展肯定不错,但没想到光谷会有那么宏大的规划。2017年,武汉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2019年,光谷的高科技企业做了一系列招聘会,同年,3551光谷人才计划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有幸成功入选,我作为其中一员见证着光谷的发展,和大家一起进步。
2009年,光谷启动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2015年,光谷设立光谷人才基金;2021年,光谷人才政策迈入3.0时代。诺奖得主4名、中外院士70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2905个......政策的优化和人才的发力都是光谷的中国实力向世界的问好。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工委组织部胡雪柯:我期待有意来到光谷发展的朋友们,在这里找到事业、丰满生活。在发展的道路上,期待与全球英才结成人生合伙人,共享机遇、成就彼此。
来源:楚天交通广播记者 孙雯 刘贞
视频:刘贞
责编:沈晶 编审:杨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