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截至目前中国队已夺得7枚金牌,4枚银牌和2枚铜牌,奖牌总数13块,创造了中国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佳成绩。除了精彩的比赛之外,冬奥会也是各种高科技展示的平台。来自湖北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正在用科技力量服务冬奥会。
武汉大学:高精度三维激光技术助力打造“最快的冰”
国家速滑馆也叫“冰丝带”,开赛以来,一项项新的纪录在“冰丝带”诞生。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一个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为了给运动员最好的滑行体验,“冰丝带”冰场是一整块大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相当于29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而要想确保400米冰道温差不超过0.5℃,冰的厚度控制在2.5厘米左右,冰面下的制冷冰管铺设是关键。
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庆洲:“它的铺设过程中,要有相当高的均匀度和一致性,确保达到设计中要求的整体高层正负5个毫米、平行度优于千分之一这样一个目标。”
为了达到设计目标,去年秋季,毛庆洲教授团队利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技术对国家速滑馆制冰排管安装现场进行了全面测量。依靠排管的布点全图到每根的具体参数,定位出了每一根排管坐标,让建设单位事半功倍。
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庆洲:“中国的测绘测量技术,能够为重大体育设施的建设,能够贡献一份力量,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华中科技大学:全球首创无源保暖护脸技术 为冬奥健儿送温暖
越野滑雪被称为冬奥会“雪上马拉松”,对运动员的呼吸道和肺功能影响很大。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陶光明团队,创造性地攻克了无源保暖雪上科技护脸技术,通过局部微环境的有效热调控,降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不适感。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陶光明:“在零下10℃的环境舱里,我们试验人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吸入空气的温度可以提高大约20℃,我们面部的温度可以提高大约6℃。 通过我们在保证运动员有充足氧气摄入的情况之下,把温度得到有效地提升,保护我们运动员。”
目前,陶光明教授团队已经为国家越野滑雪队送去了八批护脸装备,为运动员提供必要的无源保暖防护。
湖北大洋塑胶:让首钢滑雪大跳台更环保更可靠
本届冬奥会上,首钢滑雪大跳台备受关注。由于大跳台对供水管网系统的可靠性和绿色环保要求更高更严,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从全球挑选。位于随州的湖北大洋塑胶公司生产的钢塑复合压力管道,凭借采用食品级优质原材料,得到了奥运场馆设计师的青睐。不仅如此,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办公楼、云顶滑雪场、五一剧场、制粉车间等5个场馆都用上了企业生产的系统,湖北科技元素闪耀冬奥会。
湖北大洋塑胶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祖彬:“以此次盛会为加油站,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研发,我们应该像我们的运动健儿一样,争做行业的领跑者、细分领域的冠军。”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吴宝洪 宛宇 雷少军 周科屹 广水台 熊熙 责任编辑 谢雅静)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