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首次全面修订!学位法审议通过 明年起实施

四月最后4天 江南华南将有两轮降雨过程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34356人死亡

新突破!衣服可为电子设备充电

有普高学籍!武汉9所中职开高中试点班

红色歌谣走进大学思政课堂

2021-12-30 12:38  

      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湖北大学一批学生自发地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到大别山革命老区,调研红色歌谣的传播与传承。两次走访,他们通过红色歌谣走近、了解、思考那段革命历史,思想受到洗礼,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近期,他们特别组织了一堂分享课,希望将自己的感悟告诉给更多的同学。

思政课现场

      12月22号下午,湖北大学逸夫楼四楼的一间教室里,一堂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分享课正在热烈进行,30多名同学围坐着聆听、互动。分享人之一、教育学本科毕业、正在新闻与传播学院读研的符慧琪觉得,这堂课有不少特别之处:“今天是一次不一样的思政课。这次思政课是以我们学生的视角来阐述红色歌谣,是我们自己确定主题、自发调研的,它通过前期调研和后期分享的方式进行。”

      今年暑假,符慧琪和同学黄夫同、贵圆梦自发聚在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调研“鄂豫皖苏区红色歌谣文化传播与传承”。从暑假开始,他们先后两次、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红安县、麻城市进行调研。今天这堂分享课的内容就是他们调研的成果。

贵圆梦(左一)、黄夫同(左二)、符慧琪(左三)在红安进行调研

      黄夫同专注地播放调研活动的PPT、图片和视频。出生于武汉市的他熟悉红安、麻城的地名,但红色歌谣对他来说只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存在。这次调研活动使他的内心悄然发生了变化。

      黄夫同:“调研之前,我们心里对于红色歌谣的感受其实是非常粗糙的,我们会想,红色歌谣也许就是革命年代用来宣传教育的一种手段。我们所了解的背后的一些故事也是寥寥无几。那么经过这次调研之后,我们了解到了:现在我们保留着大量的红色歌曲,内容非常丰富,传播面积非常广,且非常的接地气,不像我们想象中刻板,每一首歌曲都有背后的故事。”

黄夫同在思政课上分享

     在黄夫同动情的讲述中,师生们穿越时空,一起踏上红色歌谣的寻根之旅。

     "大别山上七枝花,男女老幼喜欢它;同时送郎去打仗,支援前线人人夸;二十年后传噩耗,烈士证书送到家;挥泪不忘报国志,七彩人生传天下!"质朴的歌声,勾勒出了烽火岁月里大别山老区人民拥军爱军、踊跃参军的感人画面。在分享课播放的视频里,红安县档案馆馆长辛向阳讲述了《大别山上七枝花》这首歌谣的故事。

      红安县档案馆馆长辛向阳:“这一首歌,它有一个传承。麻城的西张店有七个妇女,当年就把自己的丈夫送到红军部队里面去。丈夫走了以后,七个姐妹就在家里等,相互鼓励。但是等了二十多年,她们没有等到自己的丈夫回来。解放以后,她们被叫到区里面,迎回来的是七张烈士证。后来她们就相约,要把自己的坟就葬在西张店的河堤上,朝着当年丈夫走的方向,就是红军西进的方向。她们在二十多年的这个守望中,又自己编了很多的革命歌谣,自己唱,这些歌谣一直流传到现在。”

辛向阳馆长向学生们展示相关资料

      这些来自苏区的调研素材都是第一次在湖北大学的课堂上播放。歌谣的旋律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激昂;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在歌声中浮现在眼前,真实而震憾!全程参与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制作分享课件,这些素材黄夫同已经听了很多遍,如今再听,他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黄夫同:“我们现在可以感同身受一下,也许哪一天,和平的现状被打破,你们的亲人能否心甘情愿地把你们送上战场?更加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在1951年朝鲜战争打响的时候,她们立即放下了悲痛,投入到了革命的事业当中,这样的精神是非常可贵,非常值得传承的。她们在红色歌谣的传唱之下,是质朴的农妇,也是深情的妻子,再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她们俨然成为了一面旗帜。”

湖北大学学生们采访红安县当地村民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黄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改名红安。这首《黄安谣》,在红安县人人皆知,并且被红安人引以为豪。1927年11月13号,在中共黄麻特委领导下,自卫军、义勇军和成千上万拿着土枪、刀矛和扁担的农民,在铜锣的召唤下,吼着“革命号子”,从四面八方涌向黄安城,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老音乐人、原红安县音乐家协会主席樊祖林对《黄安谣》的阐释,带着同学们穿越到了1927年黄麻起义的战场。

原红安县音乐家协会主席樊祖林讲述《黄安谣》的故事

      原红安县音乐家协会主席 樊祖林:“是‘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后来改了叫‘人人好汉’,两句‘真不简单’‘人人好汉’都是一样。那个‘真不简单’很朴素的,‘人人好汉’是说后来牺牲了这么多人,前仆后继,那肯定是好汉。这个歌与我们的历史是有关系的。为什么我说要唱这个歌?这个歌是真正的红安精神,它把红安的历史浓缩在六句话(当中),这个红色是有根基的,这是红安的民歌里面的经典(中)的经典。它概括了那一种精神、那一种场面,它写得有动感、有场景,它这一念出来,你就能看到前仆后继那么一个场景。”

      《黄安谣》是黄麻起义的见证,是一段鲜活的历史,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最著名的歌谣。以此为起点,14万红安儿女在战火中牺牲,200多人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教室里,歌声在回荡,仿佛带来了烽火硝烟的味道。

      来自河南的贵圆梦在郑州市出生、长大,这次调研,是她第一次真正走进革命老区。她分享的重点是红色歌谣的产生、传唱与传承。

贵圆梦在思政课上分享

      贵圆梦:“这次我们是带着问题去进行更加针对性的调研,相较于知道它重要,更重要的是它为什么可以重要、为什么可以传承下去、为什么可以发扬至今。”

      屏幕上,出现了三本歌谣集的图片,斑驳的书皮,泛黄的书页,透出满满的年代感。这是红安县档案馆珍藏的三本不同年代编撰的歌谣集,里面收录了300多首不同革命年代的歌谣。馆长辛向阳介绍,红安的红色歌谣是在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中孕育产生的,以特有的号召力和亲和力凝聚着百姓的情感。

红安县档案馆珍藏的三本不同年代编撰的歌谣集

      红安县档案馆馆长辛向阳:“我们这个地方的人民,自古以来就是能歌善舞的,红安也好,麻城也好。歌舞应该是人民群众日常的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它是发自群众内心的。早期的这个马列主义者、革命传播者就抓住了这个特点,他们也采取这种办法,把一些马列的思想、表达人民革命心声的东西编成歌词,填到词牌里面去,那么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宣传效果。”

      红色歌谣是老区人民革命斗争、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当时,农民会唱、战士会唱,劳动时唱、参军时唱,战斗时唱、胜利后唱,休息时唱、开会也唱。事事有歌,天天在唱,人人会唱。

《革命歌词手抄本》,由红军战士陈隆普在1929年至1930年所抄写,现保存在红安县文物局,为国家二级文物

      红安县档案馆馆长辛向阳:“我记得,(我看到过)1929年5月份,当时麻城县委给鄂东北特委写了一个报告,里面就说道,麻城歌曲大半来自黄安,因黄麻饱受清乡团和匪军的捕杀和蹂躏,这些歌曲已经普遍于苏维埃区域的田野,随时可以听到。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歌谣首先是在红安产生,再传播到麻城,然后传播到鄂豫皖三省。那么,最早的一批知识分子就是在红安这个地方,写了大量的革命的红色歌谣。应该说是咱们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间产生的一种智慧,是一种传播途径。红色歌谣是深入民众的,当时是没有传播机构的,基本上靠的是口口相传。”

      当年,以《黄安谣》《庆祝苏维埃》等为代表的红色歌谣在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广为传唱,像一颗颗“火种”播撒在火热的革命战场,照亮了大别山的“觉醒年代”。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分享课上,来自红安县档案馆的一段珍藏视频记录了百岁老红军张天伟在生命最后时光哼唱《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情景。

2015年1月18日,红安县档案馆馆长辛向阳采访老红军张天伟

      除了走访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和专家学者,调研小组还深入实地,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在红安县七里坪镇八一村的革命遗址,他们与老乡们促膝长谈;在七里坪镇列宁小学,他们与孩子们交朋友。他们惊喜地发现:现在的红安人,无论老幼,对红色歌谣也都能信手拈来。

湖北大学学生与七里坪镇列宁小学学生交流

      小学生:“我对我们全国第一的将军县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湖北大学学生:“为什么?”小学生:“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由以前那些将军和战士们上战场打下来的。”湖北大学学生:“当你们唱到这些歌的时候,你们脑子里面会想到一些什么?”小学生:“中国的共产党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我们中国不可能每一场战争都是打胜利的,但是不能说失败了就不打了,失败了之后,他会重新组建部队,然后再去打仗。”

      深入的实地调研,让调研小组的同学们油然而生了一种责任感:一定要让更多同学了解这些珍贵的红色歌谣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一定要让这些红色歌谣的精神继续传承、发扬光大!他们将调研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在不同场合向全校师生宣讲,将拍摄的影像素材制作成短视频发到网上,还改编了RAP版红色歌谣。这些文章和视频引发了全校师生和数十万网友的热烈互动和讨论,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进来。

湖北大学学生们用各种形式记录调研经历、分享调研感受

      符慧琪:“我就想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可以利用新媒体来打造一个场景,给予思政课堂相对丰富的情感环境,从一个软性的角度,在新媒体、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引起广大高校学生的兴趣。将实践与书本更好地结合,做出有特色思政课堂与高质的思政教育。”

符慧琪在思政课上分享

     分享课结束了,但同学们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那铿锵有力的歌声在脑海中久久回响。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李书梦:“鄂豫皖地区的红色歌谣,作为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承载着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有使命,以人们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将红色歌谣以及红色文化推广到全国各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李书梦分享感受

      湖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特约研究员桂汉良应邀参加了这堂特别的思政课,他被同学们真诚的分享和热烈的互动感染。桂汉良:“这个思政课它最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两点:第一,它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多维度的重新聚焦,那就是讲好昨天的故事、讲好今天的使命、讲好明天的理想,要不断提升当代大学校园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引领力。同时,它也探索出了新时代大学教育的科学方法,那就是在传统的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对比教育、个别教育的基础上,还要加上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自我教育,用大学生的自我的探索、自我的体会、自我的感悟,去完成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塑造。”

湖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特约研究员桂汉良和同学们交流

      在歌声中追寻,在歌声中成长。90多年前,革命老区红旗漫卷,歌声如潮;今天,青年学子们眼神坚定,从这堂特别的思政课上发出铿锵誓言。

     黄夫同:“革命歌曲来之不易,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新时代交接接力棒,我愿做后世传承人!

     同学们:“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作者 刘炜 周振玲 黎学明 路一

编辑 洪燕 邱婧纯

播音 何军

审核 周振玲 黎学明

责任编辑 高路一
进入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荆楚足迹 新动长江
  • 独家丨揭秘海军“深海利刃”的水下生活
  • 长江云调查丨6岁男童玩手机游戏疯狂“氪金”24000多元,退款怎么这么难?
  • 我为湖北带好货 | “鄂东老男孩”:身高一米四的百万主播
  • 湖北晴朗倒计时!月底即将被雨水承包
评论 最热 最新
打开长江云新闻看更多 
发表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 "" }}

{{ item.content }}

{{ formatDate(item.create_time) }} · {{item.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tem.comment_id] || 0}} {{item.comments.length}}
{{ i.passport.nickname || "" }}
{{ i.replyed_passport.nickname || "" }}

{{ i.content }}

{{ formatDate(i.create_time) }} · {{i.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comment_id] || 0}} {{i.reply_count || 0}}
{{item.foldStatus ? "收起" : "展开" + item.comments.length + "条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点击加载更多
发送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112/be8b42833559a5fe7434ed2c502fbb6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