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长江隧道入口处,是多年来困扰百姓出行的老渍水点。经过智能化的改造和专业人员值守,今年几轮大雨考验后的友谊大道长江隧道入口安然无恙,交通秩序井然。
8月24日上午10点,记者在武汉市交管局车管所门前看到,友谊大道两边搭建起来易渍水值守点临时帐篷。两名来自武昌市政建设集团的值班员正在这里值守。
今年26岁的刘铮是友谊大道长江隧道口渍水点项目的负责人,他正不断观察下水道的入库流量,随时跟据流量来采取不同的排水应急措施。从23号凌晨到24号上,他几乎都没合眼:
“我们要随时观察,在这个渍水点旁有两个大型泵站就在车管所绿化带里。旁边这个是电子测试仪器,它会自动跟据液量来开启泵站抽排。“
据了解,从8月23日13时至8月24日7时,武汉市武昌区累计降雨量为107.7毫米(气象武汉大学站),其中8月24日0时至1时,小时降雨量47.2毫米,属大暴雨。
而由武昌市政承担建设任务的友谊大道长江隧道口渍水点项目,通过两侧机动车道边线处增设雨水口和雨水边沟,雨水收集后,经DN1200毫米管道由北向南排入新建地下式一体化雨水泵站(1.5立方米/秒),泵站由两个直径为3.8米,高5.3米的罐体和潜水泵组成,在经DN1000毫米压力管道排入沙湖。
用科技手段解决了老渍水点的”老大难“问题,成为了防涝防汛工作的新亮点。目前,该区域无渍水情况,“一点一策”的值守人员也正在值守中。
来源:楚天交通广播记者邓吉 见习记者张之政
编审:杨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