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当中的“善”,上面是“羊”,下面是两个“言”。
金文中“善”字出现的较多,但形体都是上部是羊,下部是两个并列的“言”。有学者认为从二言,从羊,表示言辞吉祥,所以这就是“善”;或者把羊看作是“美”的省形,说话言词美好,叫善。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膳食”的“膳”的本字。“羊”在先秦往往跟祭祀、饮食相关,而且羊肉味道鲜美,所以“譱”用来表示跟羊相关的膳食。《说文解字》当中所收的篆文的“善”,保留着由“羊”和“言”组成的结构形式。隶书善和楷书的善上部还能看出羊的形体,下部已经讹变,跟羊交叉混写,成了今天的形体。
为什么由“羊”和一个“言”或两个“言”的“誩”这样组合在一起就表示“善”、吉的意思呢?我们之前说了羊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当中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食物,也是祭祀当中必不可少的祭品。羊性格温顺,能够跟人和睦相处,而且羊肉味道鲜美,羊角、羊尾可以用来装饰,所以人们往往赋予它吉祥、漂亮、美好等积极的含义。所以,作为食物的“膳”,很容易就同人们认知当中的“善良”“美好”“吉祥”联系起来,“譱”就有了“吉”“好”的意思,比如说友善、和善。许慎说“善”跟“義”“美”同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形体中都含有“羊”这个构字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