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开门红!中国女排3比0战胜阿根廷女排

收藏!这份“湖北美食地图”,光看一眼就让人垂涎三尺!

下周湖北大部地区最高气温重回30℃以上,昼夜温差大,注意防范!

国家卫健委: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3613.2万剂次

下个月,湖北将全面推行道路客运电子客票

为了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长江云APP   2021-07-06 16:26   湖北党史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与湖北十堰水源区移民及生态环境建设纪略

王  钢  陈红建  李  英  马小永

按: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加强改革开放新时期课题研究,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向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两个一百年’献礼。”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尹汉宁“我省不仅在过去历史方面是党史资源大省,而且现在也在书写新历史,比如‘支点和一元多层次战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万’活动等,要加强对‘正在发生的历史’的研究,争取在全国体现更多的湖北内容。”等要求,以及中央党史研究室、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具体要求,2014年3月,十堰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研究室)主任王钢带领课题组成员紧扣“为了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与湖北十堰水源区移民及生态环境建设纪略”主题,确定课题提纲,深入市直部门和有关县市区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征集资料,并组织陈红建、李英、马小永同志起草、打磨了6稿。是年11月9日至翌年1月9日,王钢同志在参加省委党校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两个月学习培训期间及回十堰后,每天利用晚上时间,进一步广泛收集资料,夜以继日地修改和补充完善了该课题,力求将其打造成为精品力作,以期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1952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提出“南水北调”的战略构想。从此,“南水北调”成为中华民族穿越半个多世纪的伟大梦想。2014年12月12日至2015年1月14日,源起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库、承载着湖北十堰人民深情厚谊的9400万立方米甘甜清水,通过陶岔渠首闸,经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及黄淮海平原,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输送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沿线的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约6000万人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近1亿人间接受益,使受水区城市生活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生态和农业用水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经过几十万建设大军的艰苦奋斗,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习近平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南水北调是造福当代、泽被后人的民生民心工程。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是有关部门和沿线六省市全力推进、20余万建设大军艰苦奋战、40余万移民舍家为国的成果。李克强向广大工程建设者、广大移民和沿线干部群众表示感谢,希望继续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平稳运行,移民安稳致富。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惠及亿万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张高丽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按照中央部署,扎实做好工程建设、管理、环保、节水、移民等各项工作,确保工程运行安全高效、水质稳定达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高、移民搬迁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繁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水利部及南建委有关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把支援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作为天大的事,举全省之力,团结带领省直部门、省辖移民安置市和十堰市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克难攻坚、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扎实工作,网满完成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大坝加高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任务,为一库清水北送提供了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胜利实现调水总体目标,必将促进华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南北双赢”,惠及千家万户、福泽子孙后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贡献。

一、高瞻远瞩,海纳百川。——针对实际情况和问题,解放思想,集思广益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

解放思想是启动改革与发展,实现新突破的总开关,是科学把握执政规律、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力度、开放的广度、深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思想大解放,就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大发展。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抓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论证,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毛泽东提出南水北调的战略构想

我国水资源整体分布的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长江流域以南和淮河流域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分别占全国的36.5%和63.5%,水资源量却分别占全国的81%和19%。从1931年至1948年,汉水发生大的水灾有9次之多,11次溃口。长江年均径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约94%的水白白流人大海,且灾害频发。南涝北旱,沙尘肆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长江变黄,水资源匮乏且分配不均,已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根除长江水患,减少汉江中下游的洪灾损失,解决北京、天津等华北区域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南水北调,促进“南北双赢”,势在必行!

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黄河。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汇报了黄河的治理情况,并提出了一个从长江引水补充黄河的设想,毛泽东略作沉吟后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的。”南水北调的战略构想就这样被提出来了。王化云意识到,毛泽东提出的“南方北方”概念超出了长江、黄河的范畴,也超出了自己的设想,于是说:“长江水量充足,北方借水,长江不可替代。”毛泽东听后笑着说:“没想到你王化云还是个踢皮球的高手,一下把这个球踢给‘长江王’了。”毛泽东口中的“长江王”,就是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

1953年2月19日早晨,毛泽东从武汉军用码头登上“长江”号军舰,顺江东去南京。军舰离开码头时,林一山奉命登舰。毛泽东找到林一山,主要是了解长江治理问题。在着重探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构想后,毛泽东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点给北方?这个问题你研究过没有?“林一山没有丝毫准备,只能坦陈“没有”。毛泽东站在一幅地图前,手拿红铅笔,逐个提出他设想的引水地点。直到铅笔指向了汉江,林一山答:汉江有可能。汉江上游和渭河、黄河平行向东流,中间只有秦岭、伏牛山之隔。它自西而东,越到下游水量越大,而引水工程量反而越小,这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兴建引水工程,让汉江水通过黄河引向华北。毛泽东用铅笔沿着汉江的曲线画了许多杠杠。当他的铅笔指向丹江汇人汉江的丹江口时,他突然画了一个网圈,问:这地方行不行?林一山脱口而出:这里可能性最大,也可能是最好的引水线路。毛泽东高兴地说:“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你回去以后立即派人勘查,一有资料就即刻给我写信。”军舰快到南京时,毛泽东又一次对林一山说:“三峡问题暂时不考虑开工,我只是先摸个底。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林一山回去后,即组织专家,对丹江口河段三条线路论证后认为,在丹江口建水库引水自流向华北供水的线路最有利。林一山随即向毛泽东写信汇报规划设想,毛泽东阅后十分高兴。林一山后来又向毛泽东呈送了汉江流域规划和修建丹江口水库与向华北引水的论证报告。

1954年长江大水过后,毛泽东乘专列沿京广线视察。途经武汉时,他用整整一夜的时间,听取林一山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林一山对毛泽东说,三峡工程我们自己干不太难,但需要在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后。因为三峡工程的规模,是世界第一流的大工程,我们有了丹江口的经验,就可以把技术水平提高到能够胜任三峡工程的设计了。毛泽东对此表示赞赏。

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作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报告》中指出:黄河水量不足,约有35%的土地灌溉缺口,需从汉江或其他邻近河流引水补充,黄河水量才能解决。南水北调的问题再次被提出!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论证与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

1956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完成《汉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送审稿)》,提出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并推荐丹江口——方城线为引汉济黄济淮方案。从方案提出,到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中线工程规划的论证,经历了半个世纪,凝聚了几代领导人和广大水利工作者及各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

1、中央定调子

1958年至1960年,中共中央4次召开全国性的南水北调会议,制定1960年至1963年南水北调工作计划,提出3年内完成南水北调初步规划要点报告的目标。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作出了长江流域规划,形成了三峡工程决议,明确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可以开工。毛泽东指示:“打开通天河、白龙江与兆河,借长江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同北京连起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即赴汉部署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开工事宜。6月,湖北省委、省人委、长委召开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初步设计鉴定会,讨论水位、装机容量、坝轴线、坝型及枢纽布置等问题,决定成立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委员会,由张体学任主任,林一山、彭笑千任副主任;并成立工程局,由任仕舜任局长。8月29日,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并发出《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强调“全国范围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以南水(主要指长江水系)北调为主,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划……应加速制定”。3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会议,决定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开工。

2、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比预定的开工日期提前整整一个月。国家水利部相继批准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步设计任务书,明确了引汉灌溉唐白河流域和济黄济淮的任务。10月,湖北、河南、安徽等省的十堰(时称郧阳)、襄阳、荆州、南阳等地区17个县的10余万民工挑着干粮,带着简陋的工具,汇集到丹江口工地。11月5日,右岸围堰工程正式启动。10万民工发起了“腰斩汉江”的大会战。10万人三班倒,昼夜不停工,在约两平方公里的施工现场一起施工,白天人山人海,晚上没有电,用火把、汽灯照明,从采料场到江边连成几条火龙。10万建设者夜以继日奋战50天,用扁担、筐子、小木船运载黏土、砂石的土办法,将右岸一座名叫黄土岭的山铲平,填进汉江,筑起了1320米长的围堰,迫使江水从左侧的三分之一河道内流过。翌年12月,又成功完成了汉江截流。

1960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进入坝体施工阶段。由于浇筑工艺和混凝土质量等问题,坝体出现质量问题。经过停工整改和对大坝补强处理,1964年,恢复大坝混凝土浇筑施工。1967年底,丹江口大坝初期工程下闸蓄水,并网发电。1973年,建成清泉沟引丹灌区渠首,第六台机组并网发电。1974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竣工,并全面投入运行。大坝总长2.5公里、高度162米、装机容量90万千瓦、蓄水库容174.5亿立方米,为南水北调中线大坝加高调水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大型水利工程。承担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工程任务、综合治理开发汉江关键工程任务和“为三峡练兵”使命的80%的专家和工人,包括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指挥长、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又转战为葛洲坝建设工程的班底。而葛洲坝工程又为多年后上马的三峡工程,培养了一批足以担当世界最大水坝工程建设任务的专家、技术人员。

3、“反对”意见

1972年,华北大旱,水资源危机开始显露。1973年9月,国家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组成立。随后丹江口水库扩建设想被提出。1978年9月,中共中央领导陈云为此致信国家水利部部长钱正英说:为接受过去三门峡工程教训,要召开几次座谈会,让有不同意见的人充分发表意见;在各地多设专门的意见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把南水北调工作做得更好。1979年3月29日至4月11日,在天津召开的中国水利学会南水北调规划学术讨论会上,讨论了国家水利部《南水北调近期规划报告》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要点》。6月,中国科协党组将周凯歌、陈忠撰写的《关于南水北调规划学术讨论会情况和我们的意见》,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转陈云再报党中央。周凯歌、陈忠两人提出:当前,南水北调规划工作依据不足:水资源不清,盐碱化问题没解决,调水路线选择、调水后生态平衡等重大问题未解决。建议成立南水北调领导机构,广泛开展南水北调科学研究。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和中国社科院农经所也提出了类似意见。7月12日,国务院将于光远、周凯歌、陈忠和中国社科院农经所的信印发中央政治局成员、副总理、财经委员会负责人及有关省市区和有关部门领导传阅。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批示,要认真研究其意见。12月,国家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成立,全面开展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规划和论证工作。

4、全面规划和论证

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1980年4月,国家水利部组织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沿线省、市等60余位专家,对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至北京全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查勘。全体专家一致认为,中线工程水源条件好,总干渠沿线地势平坦,地质条件简单,是一条较好的跨流域调水线路,应尽快提出规划报告。国家水利部随后指定长委负责中线规划。7月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视察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详细询问了该工程建成后防洪、发电、灌溉效益与大坝二期加高情况。

1983年,国家计委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列入国家“六五”前期工作重点项目。长委于1986年和1987年相继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引汉规划报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1988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鹏批示,同意国家计委的报告,南水北调必须以解决京津华北用水为主要目标,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1988年9月,长委报送了《南水北调中线规划补充报告》和《中线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8至9月,国家计委会同国家水利部对中线工程进行考察,与湖北省、河南省就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的调水方案取得共识。

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八五’期间要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9月,根据国家水利部要求,长委修订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丹江口水库、汉江中下游及调水沿线水质和环境影响进行初步评价,明确了加高丹江口水利枢纽至后期规模、年调水145亿立方米、总干渠采用高线全线自流、保证水质不结合航运的方案。11月,国家水利部原则同意这两个报告。

1992年3月,国家计委组织召开南水北调研讨会,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到会听取东、中线工作情况后,要求加强和加快中线工程前期工作。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把南水北调列人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11月,长委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国家水利部和国际咨询公司分别组织专家对重大问题如可调水量、调蓄措施、总干渠、穿黄工程、投资估算等专题进行评审。

1994年1月25日至28日,国家水利部召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同意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和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方案,并得到国家计委和京、津、冀、豫、鄂五省市赞同。

是年后,长委陆续开展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和总干渠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

1995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召开第七十一次总理办公会,专题研究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问题,决定由国家水利部组织论证、国家计委组织审查。11月下旬,国家水利部中线论证工作组即聘请专家、顾问78人,从综合、规划、线路、投资、环评、经济6个方面展开论证。翌年,新华社记者周清印、王永前、袁志国,特约通讯员袁正洪等相继撰写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水污染、泥沙淤积等问题和建议,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发表后,引起了国家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国家部委深入调研论证发挥了一定作用。

1996年3月底,国家水利部论证委员会向国务院提交了《南水北调工程论证报告》和东、中、西三线论证报告。报告认为,南水北调已形成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基本格局,建议按中线、东线、西线的顺序施工,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调水方案综合利用效益大,可以兼顾水源区和受水区利益;建议国务院将其列入“九五”建设计划,早日兴建。

5、酝酿决策

1996年3月31日,国务院成立由邹家华副总理任主任的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并聘请专家40余人,对《南水北调工程论证报告》进行审查。在审查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专家和长期负责水利工作的钱正英转述了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不同意中线工程迅速立项的书面意见后强调:由于调蓄、配套和穿黄工程及汉江中下游补偿等工作深度不够,不能批准中线工程立项,该工程立项前不应成立专门机构;要遵照全国人大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下世纪前10年兴建南水北调工程;目前可以把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先行建设。会后,钱正英又将上述意见写信给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分别在钱正英给朱镕基的信上作了批示。江泽民总书记批示:“我也同意要充分发扬技术民主,认真搞好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可行性研究,这样的大项目,切不可仓促决定。”5月21日至6月1日,受国家水利部邀请,以徐信为组长的全国人大代表考察组和以袁木为组长的全国政协委员考察组分别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形成了《关于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考察报告》和《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考察报告》。一致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势在必行,建议中线加坝调水145亿立方米方案一次完成;实施南水北调要南北兼顾,合理补偿;并就投资、水价、节水、防治污染、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1998年初,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审查报告》,并上报国务院。主要结论意见:三项工程按照中、东、西顺序实施;推荐中线工程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调水145亿立方米方案。5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国家计委特邀顾问周子健《关于水资源及其利用问题》的信上批示:“镕基、家宝同志:当今水资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水的资源大为短缺。我们过去的认识很不够,必须引起全党十分重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认真做好水的资源开发与节约用水工作,二者不可偏废。南水北调的方案,乃国家百年大计,必须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比选、周密计划。在开源的同时要注意节流,认真做好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的节水工作。以色列在沙漠地区采用滴灌技术,解决了农业与花卉的发展,可见事在人为。当然以色列依靠了高新技术。我们要很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用水量大的项目,要建在丰水地区,切不可先搞建设,然后临渴掘井。上述问题,请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组织落实。”5月26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批示:“泽民同志批示十分重要,是水资源开发和节约工作的指导方针。建议以中办、国办文件发至各部门、各地区学习、贯彻,并可附周子健同志原信。请庆红、忠禹同志批办。”

2000年7月,国家水利部组织编写了《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意见》。9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专门听取汇报后,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作了重要指示:“要采取多种方式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矛盾,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9月27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在听取国家水利部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意见的汇报后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理水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务必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要尽快提出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报告。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12月21日,国家计委、国家水利部在北京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全面布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工作。主要是《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报告》、12个附件和45个专题研究报告。

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在‘十五’期间尽早开工建设”。6至12月,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及其附件和专题研究报告全部通过专家评审。

2002年5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考察了丹江口水利枢纽、陶岔渠首闸、穿越黄河工程、百泉灌区、石津干渠古运河枢纽、瀑河水库、永定河倒虹吸工程等中线调水的一些关键性工程项目,看望了丹江口库区移民,到沿线农村进行了调查,听取湖北、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沿线省市和有关部门的汇报,了解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强调,“南水北调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要按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加紧做好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搞好南水北调,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解决好调水工程的突出问题,建立良好的筹资、管理、运营机制。”“实施南水北调,必须制定科学的规划。南水北调是千年大计,一定要以严谨、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充分可靠的论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子孙后代负责。要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从长计议、统筹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的指导思想,以及朱镕基总理提出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调水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工程规划,还要有好的节水规划、经济结构调整规划、污染治理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水价形成机制规划。”“要切实解决好调水工程的突出问题。一是生态问题。南水北调必须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调水既要使北方干旱地区受益,也要保证水源地区生态不受大的影响,实现调水区和受水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水源地区要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水源永远是一库清水。调水沿线要搞好污染防治、绿化建设,努力使调水渠道成为清水走廊、绿色长廊。二是移民问题。要高度重视库区移民工作,重点解决好移民的生计问题,切实把移民安置好、稳定住,并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三是节水问题。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节水上。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实施南水北调,要建立良好的筹资、管理、运营机制。要改革水价形成机制,实行定额用水、差别水价、累进加价,提高全民节水意识,运用价值规律促进节水,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指示:“一定要确保丹江口水库优良水质,让京津、华北人民喝上洁净的汉江水。”时任十堰市委书记赵斌表示:“党和人民将保护水源区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一定要把这方水保管好、爱护好!”随同温家宝考察的有关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有俞正声、陈奎元、李克强、王旭东、李盛霖、刘淇、汪恕诚、刘江、马凯、张佑才、汪纪戎、张基尧等。

是年8月和10月,朱镕基总理分别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百三十七次和第一百四十次总理办公会,审议并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原则同意成立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批准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立项申请,要求抓紧编制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从设想到规划论证整整用了50年! 27位院士、6000专家(人/次),召开了100多次研讨会,对50多种方案进行了比选。200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和国家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汇报,审议并通过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面对国家水资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世界性难题,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英明决策,组织国家部委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以及专家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科学论证,集中优势科研和技术力量攻坚克难,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建成了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建设葛洲坝和三峡等世界级一流水利特大工程的高精尖专家和技术力量,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论证,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这是党中央科学把握执政基本规律,集中力量、科学论证、科学决策,充分调动国家部委、地方党委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实践中锤炼能够担当攻克世界级水利设施建设高难问题专家和技术人才,实施我国水资源结构战略性调整,攻克世界性水利设施难题的成功典范。

2003年5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省委常委会提出:全省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以“服务大局,抢抓机遇,促进发展”为原则,统一全省上下思想认识,保证中线工程顺利进行。

2009年10月20日至21日,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深入荆门、襄阳调研移民安置工作时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线工程建设对整个汉江沿线,以及湖北经济战略格局的调整,包括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是极大的促进。全省上下要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面对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高的特大工程,创建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

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T程的主要库区、核心水源区、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关键性、控制性、标志性的龙头工程,也是国内大坝加高续建项目中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工艺要求最高、质量保证最难的工程。主要包括:在一期坝基上,对混凝土坝墩厚加高、右岸土石坝墩厚加高及延长,新建右岸土石坝、左坝头副坝和董营副坝,改扩升船机及机电设备更新改造等。将坝顶高程由162米加高至176.6米蓄水后,水域面积由450平方公里增至620平方公里,占库区水域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的60%。汇人丹江口水库的12条主要支流有10条在十堰境内,年均汇人丹江口水库水量350亿立方米,占库区年均汇人总量388亿立方米的90%。丹江口水库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至290.5亿立方米,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在十堰境内的库岸线达3524.8公里,占丹江口库区库岸线总长4610.6公里的76.4%。

2003年7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2004年8月,为加强对丹江口大坝加高等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国家水利部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线水源公司),作为中线水源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10月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印发《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

2005年3月至7月,通过公开招标,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咨询西北公司为丹江口大坝加高土建施工及金属结构设备安装监理中标单位,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和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分别为大坝左、右岸土建施工及金属结构设备安装中标单位。9月26日,中线水源公司在丹江口大坝右岸隆重举行加高工程开工典礼仪式。至11月,施工单位分别完成左岸王家营砂石生产系统、小胡家岭砼拌合系统和右岸小柳树砂石生产系统及砼拌合系统的设备安装调试,左岸坝顶M900塔机、右岸MQ600门机的安装调试和部分砼仓号的准备。是月25日,左岸25#(厂房)坝段和右岸12#(深孔)坝段浇筑了主体工程第一仓混凝土,提前实现2005年年底开始主体砼浇筑的目标。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着力点是在老坝上加新坝,难题是新老混凝土必须合二为一、滴水不漏,这在国内属于首次,也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经验可循,没有参照对比,为了“世界一流工程”目标,中线水源公司组织2000多名科研人员协同克难攻坚。浇筑混凝土,一个关键指标是温度控制。为生产这种7℃的混凝土,科研人员和建设者夏天请它“喝凉茶”,加冰水降温,冬天给它“穿外衣”,采取措施保温。在坝体还埋进900多件仪器,日夜监测大坝的温度、应力等变化,以确保大坝滴水不漏、大坝强度和安全蓄水。同时,聘请国内著名大坝施工专家进行技术把脉和现场指导,创建了“政府监督,项目法人负责、监理控制,设计和施工保证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管理办法》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变更管理办法》,推行重点仓位“四方联检”和监理旁站制度,强化每个环节监控,确保施工质量;按照“裂缝处理优先”原则,成立项目法人牵头,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参加的工作组,对贴坡混凝土施工涉及的老坝体裂缝进行全面检查与处理;编制《丹江口大坝初期工程缺陷检查与处理专项设计报告》上报国家南水北调办;严格按照国家南水北调办、国家水利部专家确定的“加高砼施工进度与初期大坝裂缝及缺陷检查与处理工作有矛盾时,裂缝检查与处理优先;裂缝检查与处理和加高砼施工均服从于枢纽防汛调度”的原则,加强和充实老坝体裂缝缺陷检查与处理力量,调整施工计划,合理调配资源,组织相关各方对老坝体层间水平裂缝,坝体表面裂缝,廊道内裂缝及老坝混凝土质量、大坝基础防渗耐久性、坝体排水体系作全面检查和处理;制定“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三枯’及后续施工进度调整方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安全。

2006年12月11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深孔8坝段贴坡砼全部完成,并率先浇筑到顶。2007年3月7日,大坝加高工程第一仓加高混凝土开始浇筑。5月24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7月9日,大坝加高工程首个坝段——13号坝段率先达到176.6米设计高程。12月底,15个坝段加高到设计高程。2008年,大坝加高工程共完成主要单元工程2975个,全部合格。其中,优良工程2768个,优良率达93.04%。11月,国家南水北调建设和专家委员会组织14位专家对大坝加高工程进行为期一周的质量专项检查,对开工以来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给予较高评价。2009年4月,中线水源公司被国家南水北调办授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优秀单位”称号,是南水北调系统内唯一获得“质量、安全”双先进的项目法人。

2011年5月31日至6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库等地考察工作。当年兴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不仅在汉江流域治理和开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现在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奠定了重要基础。胡锦涛登上水库大坝,俯瞰上下游水情,听取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丹江口水库运行管理情况汇报。总书记希望有关方面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把丹江口水库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同时抓好移民安置、环境保护、配套工程建设,为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作出更大的努力。胡锦涛还明确提出,当前特别要针对汉江流域的严重旱情,加强水库下泄流量的科学调度,帮助群众有效缓解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把大型水利枢纽在抗旱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011年6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和省长王国生陪同下,到丹江口水库进行实地调研。在丹江口水库坝顶,工作人员告诉温总理,目前水位是134.87米,比常年低8米。温家宝语重心长地说,丹江口水库是汉江上游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今年的大旱引起我的思考,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工程,必须建设好。但是有四个重大问题应该全面考虑:第一是水质问题。要保证一渠清水到北京,这既涉及库区周边水环境,也涉及到南水北调沿途输送环境。二是移民问题。要保障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和长期稳定就业。三是汉江水环境容量问题。要密切关注汉江水环境的变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四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水利工程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给水利工程带来影响,要综合考虑。国务院有关部委办领导谢旭人、陈雷、韩长赋、谢伏瞻、丘小雄、项兆伦、丁学东、穆虹、刘宁、田学斌、郑国光,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湖北省领导李春明、吴永文、赵斌,省政府秘书长傅德辉及十堰等地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总书记和总理的考察,给中线工程建设者和湖北省、十堰市等省市干部群众极大的鼓舞。

是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继续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目标,按照国家南水北调办开展“质量整治”活动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做好质量工作。主要包括:10个溢流坝段20个堰孔进口▽138米以下混凝土堵水叠梁门的安装、水下混凝土浇筑及混凝土坝上游面▽149米以下表面防护施工,使防护底高程达到▽135米,比原设计高程下降7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设计防护要求;21-24坝段8孔溢流堰面▽ 138米高程堵水叠梁门安装和▽124米高程以上堰面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坝横缝接缝灌浆、左岸土石坝防渗墙加固部位填筑施工及上下游护坡、坝顶防浪墙、隔墩施工;堰顶门检修7扇,工作门槽埋件安装2孔,深孔弧门加固更新及埋件安装4孔;电厂快速门修复及液压启闭机更新2台(套),供水口拦污栅修道4套;升船机安装调试,大坝3台电梯安装;5#水轮机、1#水轮机的更新改造;大坝供电、暖通、消防项目;老坝体混凝土裂缝检查与处理及大坝上游面水上、水下,厂房坝段工作门槽、坝内各层廊道、闸墩及溢流面的裂缝检查与处理,大坝迎水面高程149米以下混凝土面防护施工。同时,国家南水北调办批复了《老坝体缺陷检查与处理》和《溢流堰面延后加高》两项重大设计变更报告,增加概算投资3.37亿元,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

2012年11月,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建设完成了国内唯一、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垂直、斜面二级升船机最后调试,通过了过船实验。大坝21-24坝段8孔堰面于汛前加高到顶,满足渡汛形象要求。14-20坝段最后12孔堰面施工达到135.2米高程以上。左岸副坝完成部分施工,老坝体混凝土缺陷检查与处理基本完成。大坝深孔弧门、表孔闸门、检修门及门槽更新改造全部完成,3部大坝电梯交付使用,2#机水轮机改造完成并投产发电。中线水源公司成立了工程验收组织协调机构,制定了蓄水验收实施方案,委托国家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大坝蓄水安全评估(鉴定)”工作。

2013年5月28日,总投资24.5亿元的丹江口大坝主坝混凝土加高工程全面完工,坝顶高程达到176.6米,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施工史上的奇迹。丹江口水库与北京团城湖形成了98.8米落差,一库清水经过1277公里的引水渠毫无障碍地自流进京,再经155公里的干渠流到天津。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主汛期防洪库容由77亿立方米增加到110亿立方米,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并能满足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远期年调水量130亿立方米的需要,河南省(含刁河灌区现状用水量6亿立方米)、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每年可以分别得到37.7亿、34.7亿、12.4亿和10.2亿立方米的用水配额。面对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建设的难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英明决策,组织国家部委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以及专家加强顶层设计和管理,明确质量标准。肩负福泽子孙神圣使命的建设部门,积极选配国家一流科研和技术力量攻坚克难,聘请国家一流专家现场指导,为施工技术把脉,强化质量监控,如期实现了大坝加高工程的建设目标,创建了全国乃至世界“精品工程”,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奇迹。这是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专家、科研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集中力量,攻克水利建设史上世界性难题的成功典范。

三、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在移民搬迁的世界性难题面前,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堰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库区、核心水源区、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及主要的移民区和安置区。移民搬迁之难,难在故土难离。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故乡不仅有熟悉的生活,更有支撑精神的根,背井离乡的确是人生最难作出的抉择。

(一)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初期外迁内安移民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累计创造防洪、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达500多亿元,是工程造价的50多倍,也是长江流域功能最齐全、控制作用最好、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工程。1958年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时,湖北省十堰市的丹江口市(时称均县,以下统称丹江口市)、郧阳区(时称郧县,以下统称郧阳区)移民28.7万人。为妥善安置这些移民,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屯垦了钟祥市大柴湖,建起了军营一样的房子。历经艰苦创业,大柴湖移民把芦苇荡变成了粮田。部分移民在十堰境内后靠安置。1984年,国务院批准从丹江口超发电收入中筹措3亿元,分期解决丹江口水库初期移民遗留问题。2006年,国务院出台17号文件,将2006年6月前丹江口水库移民纳入后期扶持范围,每人每年补助标准为600元,连续补偿20年。

(二)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建设阶段外迁内安移民

丹江口库区二期移民,是促进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建设的关键。十堰人民是相信共产党的,但是,要放弃家园,移民难免五味杂陈,种种逆反情绪和诉求此消彼长。在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与移民坦诚交流、用心沟通,将移民视同亲人,把自己视为移民,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以十堰市委、市政府为代表的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自觉服从移民工作大局,接待来访移民270批次、3075人次,倾心竭力提供服务。丹江口市的刘峙清等6名干部,牺牲在移民工作一线,用汗水、泪水和生命铺就了移民搬迁的和谐之路,广大移民群众发扬“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积极、主动、自觉地搬迁,谱写了一曲曲党员干部和群众鱼水情深的时代赞歌。

2010年,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全省南水北调工作会议上强调,湖北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上游和第一环节,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地各部门务必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服从服务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大局,坚决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付的各项任务。省长王国生一到任,就将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移民工作视为大事,不遗余力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同时,省委、省政府与十堰市委、市政府签订了“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的二期移民工作军令状。而当年,三峡、小浪底工程分别移民37万人和14.6万人,用了17年和11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012年9月18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经省直部门、省辖移民安置市和十堰市4万多名移民干部,通力协作、顽强拼搏、克难奋进,梯次开展“百日攻坚”、“决战30天”活动,共组织搬迁300多批次,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439个,建房5万多户、700万平方米,动用搬迁车辆6万多台次,调整生产用地25万亩,基本完成外迁内安移民18.2万人的目标任务。时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说:“这是继三峡移民之后中国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年度搬迁安置人口强度在国内和世界上均创历史纪录,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

1、外迁移民,全省“一盘棋”,攻坚克难

为如期实现丹江口库区二期外迁内安移民的工作目标,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和时任省委秘书长李春明、副省长田承忠多次到丹江口库区听取移民工作情况汇报、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移民搬迁安置政策。省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的通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南水北调移民内安和丹江口库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为支持丹江口库区移民外迁内安和创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在二期外迁移民工作中,湖北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委书记李鸿忠任指挥长,省直40个委办厅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指挥部。9名省委、省政府领导与有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的省属10个市实行对口联系指导,40个省直单位,与29个移民乡镇和27个外迁安置县一对一帮扶。省委、省政府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将全省有限的土地资源挤了又挤,拿出13万人的土地容量,供7.7万外迁移民选择;省直各有关部门累计投入资金近28亿元,支持移民安置新村的建设;武汉、襄阳、荆州、荆门、黄冈、随州、天门、潜江、仙桃等9个市的21个县市区、81个乡镇、194个外迁安置点的地方党委政府,在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为移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条件。

为确保二期外迁移民安全,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组织公安和交管部门实行三级保卫。省交通部门补助资金5400多万元,修建移民公路总里程达540.3公里。开辟绿色通道,移民车辆通行一路免缴通行费。省国土资源部门投入移民土地整理资金4.06亿元,对15.23万亩移民安置土地实施整理复垦。省移民局会同省住建厅联合下发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和移民房屋竣工验收的一系列约束性、指导性文件,督导各地开展质量安全监管。省移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网负责同志经常组织专家深入工地明查暗访,及时排除质量安全隐患。同时,推广执行政府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移民代表、企业自律“四位一体”的质量监管体系,严把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队伍、原材料检测等十个关口,实现了全过程质量管控,全省5万多户、数百万平方米移民房屋,没有出现一例质量安全事故。

在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堰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市直部门和库区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党委、政府,站在讲政治、顾大局和对国家负责、对移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把移民外迁内安工作作为全市“头号工程”来抓,以“服务国家重点工程,服务移民群众”为己任,本着“把移民当亲人,把自己当移民”的理念,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组织动员119批次,7100名干部,外迁移民1.8万户、7.7万人,转运货物12万吨,平均每天出动车辆32车/次、外迁237人。同时,抽调警力近3000人/次、医护人员1000人/次护送。2010年11月28日,十堰胜利完成移民外迁工作任务,无一起安全和物品丢失事故。这是湖北省库区年度外迁安置移民史上强度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短、情况最为复杂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2、内安移民,十堰以上率下,勇于担当

在二期外迁内安移民工作中,十堰市涉及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张湾区和武当山特区的30个乡镇(办事处),内安人口10.5万人,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249个,迁建城(集)镇13个、企业125家、单位443家。需建房3.2万套,总面积达400万平方米;高切坡156处,高填方90多处,开挖土石方近7000万立方米。同时,面临旱灾、洪灾和连续雨雪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在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堰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各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克服种种困难,破解建筑材料紧张、物价上涨、施工队伍紧缺、监管面积大、恶劣天气多等难题,全力推进内安移民。通过全省上下统一推进外迁内安工作,新建移民安置房整齐划一,环境整洁,质量有保证;安排的移民土地涝能排、旱能灌,配套齐全,土质好。搬迁前,移民人均住房20.97平方米,且大都是土木房、土坯房;搬迁后,人均31.3平方米,均是砖混结构。搬迁前,移民人均耕地不足0.8亩,其中当家地不到0.5亩;搬迁后,外迁人均1.5亩、集体发展用地0.1亩。内安移民大多数达到规划安置标准。并建成了一大批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户户通了水泥路、自来水、电话和有线电视,多数安置点兴建了村级活动室和水泥球场,建起了农家书屋、连锁超市,安装了健身器材,移民生活质量上了一个大台阶。2012年9月18日,十堰市提前完成10.5万内安移民任务,为丹江口水库提前蓄水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胜利实现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和平安、有序、和谐后靠安置的目标。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批示:“湖北省高度重视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后靠安置工作,成效来之不易。”国家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在十堰视察时说:“没想到十堰移民内安的难度这么大、移民房子建得这么好、移民基础设施配套的这么快、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这么扎实、基层移民干部群众的状态这么好、移民群众这么满意。”国家南水北调办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分别给十堰发来贺电:“移民工作取得胜利,充分体现了十堰各级党委、政府高效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了各级移民干部负重拼搏、务实高效的作风;充分体现了移民群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高贵品质。”

(1)强化领导,整体联动。在外迁内安移民工作中,中共十堰市委、市政府把二期移民内安工作纳入全市“头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时任市委书记陈天会时刻关注移民内安工作,6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移民内安工作。他在全国人大会上提交了6件议案,件件关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移民内安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他每月必到库区乡镇调研一次,定期召开移民内安现场办公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再鼓干劲。时任市委书记、市长周霁始终把内安工作抓在手上,9次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移民内安复建工作,将其列为全市九大督办任务之一。他每周到库区乡镇调研,每月主持召开移民内安现场办公会议,亲自包保移民大镇——郧阳区柳陂镇,多次现场办公,强力推进移民安置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维国除联系郧阳区青曲镇移民工作外,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移民工作。全市上下推行“六个统一”(即“移民是天大的事”;移民安置标准一步进入新农村;移民时间节点“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安全稳定“零事故”;市、县市区责任主体、“一把手”负总责),市政府成立三个督办组和五个驻点联系督导组,对建房搬迁进度滞后的实行一周一碰头,一周一通报,严格考核奖惩,落实责任追究。与此同时,建立了市“四大家”30名领导联系移民工作制度,市委书记周霁、市长张维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铁军、市政协主席陈家义率领市“四大家”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做到了“四个到现场”(即搬迁前调研到现场、安置区对接到现场、搬迁时送行到现场、移民上访接访解决问题到现场),及时化解了移民安置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库区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彭承波(时任丹江口市委书记)、孙咏平、李翔、柳长毅(时任郧阳区委书记)、胡玖明、孙道军、杨华林、朱芳、刘宇飞、李发平、柯希胜等身先士卒,营造了领导重视、大员上阵、整体联动、合力攻坚的移民安置工作氛围。

(2)整合力量,合力攻坚。在外迁内安移民工作中,中共十堰市委、市政府整合各方力量,努力形成二期移民的攻坚合力。一是成立移民和信访维稳指挥部,组织协调市直29个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督办,分工负责,全程包保,南水北调中线办、发改经信、住建规划、工商质监、移民民政、林业环保、园林房管、商务旅游、教育卫计、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统战政法、公检法司、财政审计、土地信访、日报社、广电台、团委妇联、统计党史档案等工作齐抓共管,全方位服务移民内安的工作格局。二是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建立了市级领导包县市、县级领导包乡镇、县市区直部门包村组、机关干部包移民户的“四级”移民包保责任制,包政策宣传、补偿兑现、矛盾化解、移民建房、困难帮扶、生产安置,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服务和支持移民内安的工作格局。

(3)以人为本,破解难题。面对外迁内安移民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在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堰市委、市政府带领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移民,为了移民一切”的思想,竭力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腔热情地排扰解难。一是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先后组织移民到安置地选点18090人/次、监督建房40984人/次、查验房屋39530人/次,充分保障了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和监督权。二是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对涉及移民切身利益的身份认定、实物指标、资金兑付等事项,实行三榜公示,及时发放明白卡。对有明文规定的各类补偿、补助和奖励资金,全部兑现给移民群众。对建房有困难的移民落实24平方米补助政策。对生产安置的农村移民落实调整、改造、开垦和工程造地等保障措施,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化解债权债务问题。全市共兑现移民补偿、补助资金25.2亿元,化解移民债务8302万元。三是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各移民包保工作队与移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对移民提出的正当利益问题及时请示汇报,跟踪服务到解决为止。认真做好搬运、饮食、医疗及老弱病残的特殊照顾等项服务,及时把移民群众的户籍、学籍、医保、低保等项手续交接到位,确保移民正常生活、就医、入学和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在集中建房期间,面对民工短缺、工资高涨、施工设备短缺、建筑材料短缺、前旱后雨等诸多难题,各级党委、政府果断采取动员基干民兵、奖励施工企业、建材价格补贴、捐赠建筑模板、铺筑施工道路、从外地聘请施工队等非常规性措施,逐一化解难题,保障施工进度。四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党委、政府认真解决移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元旦、春节期间,各包保工作队走村人户,访贫问苦,为移民捐款捐物,用爱心感化移民,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4)强化监管,确保质量。十堰市移民指挥部从加快推进工作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入手,全面加强工程监管和督办协调。一是严格落实包保领导、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包保干部、乡镇负责人、移民理事会“六位一体”的责任监管体系,采取分片包干、每周检查、指导和督办、通报情况的办法,共下发督办通报30余期,督办整改各类问题53个,对工作不力者追究责任。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制定了加强质量安全监督和内安房屋竣工验收的指导性文件,印发了《十堰市村镇个人建房质量安全施工技术指导手册》。三是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在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质量监管的基础上,5个县市区共抽调150名质量监管员,组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专班,进驻施工现场,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工程质量及安全。严把勘察设计、原材料检测、施工质量等10余项关口,定期开展拉网式大检查,核查技术资料6000余份,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40余份,通报质量安全情况3次,及时查处和排除质量安全隐患100多处,真正做到了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四是严格资金监管。抓建章立制,不定期检查,定期内审,确保移民工程、资金和干部安全。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在十堰调研时强调“十堰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大、措施实、成效好。”“要认真总结基层实践经验,不断把握工作规律,积极推进反腐倡廉理念思路、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腐败,为全省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新的经验。”

(5)创新举措,推进安置。为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移民任务,在工作思路和保障措施上打破常规,创新举措。一是对房屋拆迁实行“四个不拆”,即宣传不到位、安置不妥当、当事人思想不通、矛盾隐患不排除的不拆;对内安新居做到“五个不建”,即政策不完善、规划不科学、程序不规范、群众不满意、质量没保证的不建;对移民做到“五公开”,即公开每户补偿款、人口与拆迁面积、安置房分配、特困对象照顾、提前搬迁奖励等。二是深入开展“六比六赛”(即比开工赛进度、比建房赛搬迁、比质量赛管理、比服务赛帮扶、比稳定赛安全、比纪律赛作风)活动,全面推行“白+黑、晴+雨、5+2”的工作方式,抢晴天战雨天,不过节假日,不休双休日,夜以继日,奋力推进移民工作。三是在库区广泛开展“百日攻坚”活动,做到“三集中,三确保”(即集中领导力量和精力,抓建房进度,确保实现移民内安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抓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集中排查化解各类矛盾和隐患,确保移民大局的稳定)。四是开展“四抓四促”督办活动(即抓协调促进度,抓稳定促和谐,抓监管促安全,抓领导促落实),确保质量安全。五是着力开展“奋战80天扫尾结账”攻坚活动,确保移民内安工作圆满不留遗憾。

(6)健全机制,维护稳定。面对移民新区维稳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健全维稳工作机制,成立移民维稳指挥部,构建四级联动稳控网络。先后制定了《信访文明接待制度》、《信访定期排查制度》、《信访通报督办制度》等10余项制度,与公安、信访部门建立联动长效工作机制,确保移民信访渠道畅通。二是严格执行移民政策。通过提高移民干部政策水平,确保工作不偏离方向;通过广泛宣传,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通过政策问答方式,释疑解惑;对移民实物指标核定、移民身份认定、补偿政策兑现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坚决维护移民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严肃性。三是加强教育引导。集中开展对移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移民以合法、理性方式表达诉求。四是加强矛盾排查、纠纷化解。通过完善信访维稳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跟进措施、消化解决。五是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市区、矛盾绝不上交”。

(7)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层层召开动员会、悬挂醒目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及作家、摄影家、文艺爱好者的力量,营造移民工作的浓厚氛围,在库区显要位置树立固定广告宣传牌50个,在主要交通要道设置电子显示屏,24小时滚动播出移民安置信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深入宣传移民安置政策。在媒体开展专栏式宣传,包保队员进村人户讲解、发放政策明白卡,大力宣传移民政策,使安置办法、补偿标准、补助金额等家喻户晓、深人人心。三是树立先进典型。在新华社播发稿件《大爱无悔别故土——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移民侧记》,反映移民服从大局的牺牲精神;在《大公报》推出专版《破解世界难题——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移民纪略》,反映了在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十堰市委、市政府破解移民难题的智慧;拍摄《汉水丹心》纪实电影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公开首映。全市共在《新华每日电讯》、《大公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专版、消息41篇;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媒体发稿3000多篇,全方位展示移民工作新进度、新形象和先进典型。四是创新宣传形式。制作《南水北调,使命担当》纪录片,创作《我的汉水家园》郧阳二棚子戏等,增强宣传效果,赢得社会各界对移民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3、安居移民,创新思路,帮扶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外迁内安后的发展问题。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省政协主席杨松,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玲,副省长梁惠玲等省领导多次深入库区调研,现场解决问题,促进移民致富。十堰市委书记周霁、市长张维国、市委副书记郭俊苹、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铁军、市政协主席陈家义等倾心竭力带领各级各有关部门帮扶移民发展。

(1)积极谋划移民致富新路。湖北省按照人均1500元的标准安排到县,帮扶移民增收。十堰市供给每户移民一份当家田地;对移民开展免费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下乡活动,大力推广“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库校合作”的培训,确保每户移民有一个明白人、有一门增收技术,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发展移民产业,培训移民就业,扶持移民创业。

(2)创建新农村和移民内安示范点。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省政法委书记张昌尔在十堰调研时强调“丹江口库区移民为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一定要高度重视移民生产生活安置工作,真正实现移民‘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努力将移民安置区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十堰市委、市政府鲜明地提出把移民内安点“打造成山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国移民内安示范点”的思路,按照“土地旱涝保收、产业发展致富、房屋居住舒适、道路通行方便、庭院绿化美化、环保设施到位、社区功能齐全、服务设施配套”的总体要求,把首批18个安置点建成库区学习推广的示范样板。

(3)创新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发展的思路。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十堰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如快水资源开发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破解农村社会治理难题,始终保持竞进提质的精神状态,大力转变干部作风,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堰是由大工业带动兴起的城市,城市发展的基础素质好,现在又有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机遇,要紧紧抓住南水北调这个重大历史机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的巨大优势,高起点、宽视野、大手笔谋划水源区建设,把生态建设、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诸多要素整合进去。”中共十堰市委书记周霁表示:“十堰市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的奋斗目标,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强化作风建设,深化平安十堰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深入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加速构建‘一核多支点’发展格局,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把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把保生态护水质作为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大力推进生态滨江新区建设和绿满十堰行动,着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提质效、保生态、惠民生。在绿色食品方面,实施百万亩茶叶、药材、核桃和百万头山羊产业养殖基地发展计划。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实施再造一个‘东风汽车产业’计划,力争用3至5年,使农产品加工产值由120亿元增至500亿元。在旅游产业方面,依托武当山、汉江水和武当道教文化,整合境内郧阳岛、太极湖、子胥湖、野人谷等生态人文景观,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在生态产业带方面,以建设百公里竹房城镇带和百公里汉江生态产业带为纽带,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工业,顺溪腐乳、郧西核桃、房县黄酒、武当柑橘、竹溪贡米等一批有机食品,开始走俏全国。在京津冀对口协作方面,十堰抢抓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的机遇,以水为媒,加强衔接,组织专班会同北京市合作编制出台了《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规划》,北京市拟每年安排十堰2.25亿元协作资金,北京8区1县分别与十堰9个县市区建立了协作关系及‘1+4’结对帮扶。2014年,22个援建项目全部完成、39个合作项目全面启动,十堰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正式挂牌,‘南水北调之源、十堰武当之旅’旅游专列和十堰·南水北调号列车顺利开通,武当珍品汇落户北京。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为标志,十堰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元多层次’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开拓奋进,着力把库区249个安置点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改善民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努力实现移民群众安居乐业、库区长治久安的目标;全力以赴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

面对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移民搬迁的世界性难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英明决策,组织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安排资金,科学调度,加强管理,加强检查,加强督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攻坚克难,团结带领省直部门、省属移民安置市和十堰市各级党员干部,站在讲政治、顾大局和对国家负责、对移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把移民外迁内安工作作为“头号工程”来抓,成立了高规格的移民安置指挥部,建立了库区与安置区地方政府密切配合、无缝衔接的高效工作机制,省直各有关部门竭力支持;以人为本,全省联动,合力攻关,把移民生产发展与移民的建房搬迁统筹安排,集中政策,整合资源,全省联动,创造性地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新政,以十堰市为代表的各级各地党委政府着力把移民新镇建成小康建设的先进镇、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示范镇;湖北省各级移民干部把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安全置之度外,以“服务国家重点工程,服务移民群众”为己任,本着“把移民当亲人,把自己当移民”的理念,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如期圆满完成了湖北省十堰市移民外迁内安任务。“这是继三峡移民之后中国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年度搬迁安置人口强度在国内和世界上均创历史纪录,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这是党中央科学把握执政基本规律,加强宏观调控,集中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作用,帮扶移民增收,实现和谐搬迁、平安搬迁、文明搬迁,攻克世界性移民搬迁难题的成功典范。

四、勇于牺牲,顾全大局。——肩负国家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任,湖北省十堰市作出了巨大努力和重大牺牲。

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工程的主要库区、核心水源区和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主要淹没区、主要移民区和主要安置区。纵观南水北调中线两期工程所涉及省份,湖北省十堰市顾全大局,在整个库区牺牲和损失最大。在实施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后,又面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等重任,全市财政将为此增支减收40多亿元。

(一)淹没损失为库区最大。十堰辖区是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汇人丹江口水库的承雨面积达20868平方公里,占该市国土面积的88.1%。一期工程期间,十堰共淹没丹江口市、郧阳区的均州、郧阳两座古城,淹没耕地29.7万亩。二期工程期间,十堰共淹没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29个乡镇街办、257个村居委会、1096个村民小组的房屋362.8万平方米、耕地12.5万亩、公路827公里、桥梁25座、码头72座。两期工程造成十堰耕地减少285万亩,占整个库区总淹没面积的57.7%。

(二)移民安置任务为库区最重。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两期工程十堰移民共计46.9万人,占移民总数的58.6%。一期工程十堰移民28.7万人,其中外迁9.1万人,内安19.6万人。二期工程十堰移民18.2万人,其中外迁7.7万人,内安10.5万人、占库区内安总人口12.5万人的84%。

(三)关闭转产企业为库区最多。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十堰被列为限制性开发区,生态主导功能为水源涵养。为此,十堰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相继关闭转产规模以上企业560家,安置下岗职工6万人,转型升级搬迁企业125家,整顿停产企业5家,取缔15万只养鱼的网箱,拒批潜在污染的新增项目160多个。为确保库区水质安全,每年将减少税收22亿元。

(四)税源损失为库区最大。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转为以蓄水为主,实施调水工程后,发电量由38.3亿千瓦时减至33.8亿千瓦时,每年直接减少财政收入8.29亿元,每年还需配套支出15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财政增支减收数额巨大。

(五)水质保护压力为库区最大。十堰先建厂后建市、先生产后生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建治污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在12条汇人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支流中,十堰境内有10条,直接经过十堰市区的有3条。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和官山河,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工业企业直接排放的污水防治任务十分艰巨。2002年9月,为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确保中线源头水质安全,时任中共十堰市委书记、市长赵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班会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编制了《十堰市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十堰市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国务院相继实施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两个五年规划,将水源区的县市区全部纳入规划。同时,国务院六部门建立起协调机制,将源头水质列入地方考核目标。

为确保丹江口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如期蓄水、顺利送水,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十堰调研时强调“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现状,着眼于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我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上游和第一环节,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服从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大局,坚决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付的各项任务。十堰市作为水源地和库坝区,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库底清理、生态环保、库区发展和移民致富工作,确保库区如期蓄水、顺利送水。”省长王国生在十堰调研时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要继续发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按时间节点抓好库底清理、生态环保、库区发展和移民致富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更好发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履行好水源保障的主体责任,确保库区如期蓄水、顺利送水,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实现境内生态持续良好,让青山常在、清水长流。要抢抓南水北调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有效利用水源地良好的生态优势、品牌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持久抓好生态建设和保护,着力推动生产与生态和谐发展,建设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区。”2014年9月,为保证“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省政协主席杨松带领驻鄂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视察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通过调研,视察团形成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提出10条具体建议,交全国政协。调研报告送到全国政协后,俞正声主席签了字,并交国家发改委办理。国家发改委专门对这10条建议逐条做出答复。渔民上岸生计、次生地质灾害、丹江口水库水质污染、沙洋县城安全等问题有望和国家有关部委进一步衔接后得到解决。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在十堰调研时强调“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要发挥好生态‘第一优势’,强保护、多种树、调结构、建机制,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转型跨越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

中共十堰市委书记周霁、市长张维国高度重视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组织专门力量着力开展“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战、向三大污染宣战和“清水行动”,着力推进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工程,加强清污分流管网建设,竭力推进“五河”治理。在市委书记周霁、市长张维国的带领下,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丹江口市、十堰经济开发区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赵哲、周庆荣、朱芳、刘宇飞、胡玖明、孙道军、孙咏平、李翔、李建锋等身先士卒,形成领导重视、大员上阵、整体联动、合力攻坚的“清水行动”工作机制,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丹江口市、张湾区等严格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全面开展“清水行动”,关停污染企业32家,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努力把库区建设成为“绿色走廊”、“清水走廊”。近年来,十堰市投入约150亿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小流域154条,治理水土流失2520平方公里,在建集中式畜禽垃圾处理站18个,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垃圾处理厂6座,新建垃圾集中处理池9.7万个,整治排污口800个,已彻底整治入河排污口590个,累计清除污泥和垃圾492万吨;十堰城区规划建设清污分流管网总长度1490公里,已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005公里,“五河”流域污水收集率达到86%。《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项目完工率为80.9%,投资完成率为81.4%。2014年12月12日,五条河流治理完成投资12.5亿元、主要污染物浓度比治理前下降50%以上,汉江干流十堰段、丹江口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实现了一库清水如期北送的目标。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时任副主任于幼军在十堰调研时强调,近几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为实现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付出了艰辛努力,克服了巨大困难,环保项目建设明显加快,生态环境形象明显提升,入库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初步实现了“五河”治理目标。

(六)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为库区最重。2000年以来,十堰市整合近百亿资金,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抢抓中央财政将水源区各县市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实施生态补偿的机遇,着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创建生态村、镇350个。目前,全市共完成荒山造林661.37万亩、退耕还林102.2万亩,建成国家省市三级保护区25.3万公顷,有效管护森林1445万亩,森林蓄积66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4.72%。

(七)脱贫攻坚任务为库区最艰巨。十堰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被纳入国家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范围。全市65%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山远山区、深山石山区和库区,6万户、24万人属于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对象,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

五、清水北送,任重道远。——确保一库清水水质稳定达标,湖北省十堰市国家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任务责无旁贷。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国家工程,在丹江口大坝两期工程建设中,湖北省十堰市顾全大局,作出了巨大努力和重大牺牲。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移民后续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生态建设工程、水源建设工程,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推进产业转型,不断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水源区生态持续优良等任重道远,亟待国家采取四项帮扶措施。

(一)设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水质保护基金,促进库区污水、垃圾等水污染防治项目正常运行,确保库区生态建设和水质安全。

(二)比照三峡库区的作法,编制和出台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后续规划,为中线核心水源区移民安稳发展提供环库区生态保护基金、移民后续发展、库区渔民利益补偿政策和资金支持,以确保移民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尽快落实库周生态隔离带建设项目资金,将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库周1公里范围内334个村庄和249个移民安置点纳入国家五年示范整治范围,促进丹江口库区退耕还林和水质安全。

(四)组织和引导京、津、冀、豫等受水区,加大对口支持十堰市的力度,促进十堰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促进“南北双赢”,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南水北调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经过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如今构想已成现实。一库清水顺流北上、润泽京畿,胜利实现了向华北调水的目标,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及移民史上的奇迹。它向中国和世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展示了党中央凝心聚力、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谋大事、干大事、干成大事的辉煌成就。彰显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水利部及南建委有关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委、省政府科学的决策能力、坚强的组织领导能力、高超的统筹能力、卓有成效的工作能力和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不辱使命、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十堰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移民干部群众舍“小家”为“大家”,共同塑造了新时代的移民精神品格——顾全大局、舍家为国的牺牲奉献精神,坚韧不拔、克难攻坚的担当精神,团结奋进、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三严三实”、一鼓作气的钉钉子精神,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永垂史册,必将为新时期的转型发展、践行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94年来,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今天的中国在全球化的契机中找准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正确道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辉煌;今天的中国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全党和各族人民正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和“南北双赢”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一定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新贡献,中华民族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课题组组长:王  钢

课题组副组长:陈红建

课题组成员:李  英  马小永

执     笔:王  钢  陈红建  李  英  马小永

参考文献

1、王钢:“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亟待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北京:2001年第214期《经济要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王钢、明安生、马光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十堰移民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经济学家论坛(2001)暨2002年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

3、王钢:“李先念与十堰”,北京:2009年10月《科学发展观与实践·共和国辉煌6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武汉:2009年第3期《地方革命史研究》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4、王钢:“十堰在解放思想中实现新发展”,北京:2010年《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城市经济》第6期、《湖北发展论坛》)第3卷<人民日报>出版社。

5、王钢、陈红建、刘德科:“十堰市改革开放30年”,武汉:2010年《湖北改革开放3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6、《湖北移民志》、《汉江集团志》,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移民志》。

7、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经济日报网、南水北调网、荆楚网、秦楚网、十堰政务网、十堰党史网。

【原载中共十堰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研究室)2015年3月26日《党史大事》(第1期)】

进入长江云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全球首发!湖北这一名人IP出道啦!
  • 下周湖北大部地区最高气温重回30℃以上,昼夜温差大,注意防范!
  • 下个月,湖北将全面推行道路客运电子客票
  • 在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从105家跃升至324家
  • 襄阳市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评论
打开长江云APP看更多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
http://img.cjyun.org/a/10008/202107/e284e7e7ca21f7ec5993d653e25f5da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