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是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古人在造“前”这个字的时候,也是相对某个参照物来造字的,什么参照物呢,我们一起来看前这个字的形体。
方位“前”的本字是“歬”,古文字写作上止下舟,《说文解字》认为“从止在舟上。”为什么用止在舟上表前进义?那是因为“舟象履形”,而履,足所依也,履是古人对鞋子的叫法,足所依就是穿在脚上的意思。舟、履因为外形相似,用象形的办法记录它们时难以区别,就造成了混同。
而今天简化字的前字,在古时其实是“剪”的本字。“前”以“歬”为声符,两字意义没有关联。因人们常以“前”为“歬”,故俗字中增加刀的部件作“剪”来记剪断、剪刀义,这样,“剪”里就有两把刀了,一把刀就是前,两把刀就是“剪”啊。有了“剪”来记录剪断、剪刀义,人们就心安理得地用“前”记“歬”的意义了,“歬”则基本被弃用。
“前”本为动词,指前进、前行。“前进”在运动方向上是向前的,这样就有了空间上的方位义,如“前方”“前面”“前途”“前锋”,后来由空间观念转指时间概念,如“日前”“先前”“前代”“前人”。还有以空间喻时间的说法,如“目前”,字面是“眼前“,实际指”现在“。
空间上的“前”是还没达到,而时间上的“前”往往已经过去。历史记录着“前代”,我们的目标要定在“前方”,才会有“万里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