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证监会: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

金牌再+1!王宗源/龙道一获得跳水世界杯总决赛男子双人3米跳板比赛冠军

有你几件?一季度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71.1亿件

特步发布北京半程马拉松赛的致歉声明

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3万亿元 同比增12.4%

被工厂“赶走”的2亿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了灵活就业?

酷玩实验室    2021-05-26 17:14  

没想到,这群人,让整个国家如此的“牵肠挂肚”。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到了他们。

两会期间,总理一再表示,国家要给他们提供保障。

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又专门为这群人推进了相关政策。

8天后,即5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重点话题还是围绕这群人。

又过了4天,5月24日,总理考察宁波人才市场,左一个摊位、右一个摊位,问得最多的还是这群人。

这群人就是,规模达到2亿的“灵活就业”者。

更具体点,这2亿人主要包括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主播、自媒体等。

并且,他们都比较年轻,网约车司机平均37岁,外卖员平均约31岁,主播平均23岁……

对这群年轻人,“玻璃大王”曹德旺表示很不理解。他曾直白表态:“年轻人宁愿拿三五千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此前曾表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

也就是说,这2亿人,要想找个稳定、收入不高但也过得去、社会保障体系更完善的工作,完全可以去工厂试试机会。

事实,却反了。反倒是更稳定的制造工人,在迈进“灵活就业”的队伍。

不久前,外卖就有一则刷屏消息,“疫情期间新增的58万外卖骑手,40%来自制造工人”。

为什么这群人不愿意进工厂,而选择“灵活就业”?要想弄明白这一问题,就要知道这群人是从哪来的?

01

“玻璃大王”曹德旺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去工厂上班”。他将这一现象视为,“制造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但是,客观来说,所谓制造业的“困境”,锅并不在别的行业,而是制造业自己在“赶人”。

2018年,制造业的代表富士康,就创造了年度“赶人”大新闻——计划在年底裁员34万。

“鸿海集团(富士康的母公司)在10年前就决定要机器人来取代人力,我们公司内部计划在5年内,把这些工人,我们目标是希望能够拿掉80%,如果5年做不到,10年内也会做到。”

这一年的6月22日,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股东大会上做出了“裁员”的公开承诺。

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是,在此12天前,富士康继“十一连跳”事件之后,再度陷入“血汗工厂”风波。

6月10日,路透社报道,在湖南衡阳的一家富士康工厂进行9个月调查后,发布了一份长达94页的报告,核心披露了:

该工厂非法雇佣8000名员工;员工每月加班时间长达100小时,远超国家规定的36个小时;并且,加班费并非国家规定的1.5倍,而是按照正常工作时间计算。

在股东大会上,郭台铭解释,“鸿海集团对百万员工做过调查,70—80%的员工,都希望多赚一点钱与自愿加班。”

总之,就是员工工作强度大、加班严重,大部分都是自愿的,因为他们想多挣点钱。

让郭台铭“困扰”的是,“如果用36小时,等于每天加班不到2小时。”

但是,郭台铭也表示,“今后将严格遵守36小时加班规定”。至于解决办法就是“用机器人代替人力”。

也就是,裁员。

这个逻辑就是,外界谴责富士康压榨工人,富士康解释是工人想挣钱,自愿的。舆论继续谴责富士康,那么富士康就引进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把工人裁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其实,从2010年的“十一连跳”事件之后,富士康就已经开始下手了。

2011年,富士康就提出“百万机器人计划”,在5—10年内安装100万台机器手臂,取代人力。按照计划,3个工人操控15台机器,就能代替过去几百人的工作。

2016年,富士康又提出“无灯工厂计划”,工厂不需要开灯,意味着一个人都不需要,完全自动化。

2018年的湖南衡阳富士康工厂事件,也再度推动“拿掉80%工人”的进展。

要用机器取代工人的,不只是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加工制造行业。

也是在2018年,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达到了148000台套,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38%。

虽然数量很大,但国内工业机器人密度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

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率最高的领域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密度仅938台/万人,全球排名第12,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水平。

在所有制造业的机器人平均密度中,中国仅为187台/万人,只有排名第一的日本的一半水平。

不过,中国工业机器人增长速度很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消息,今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4.54万套,同比增长117.6%。

这也就意味着,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橡胶与塑料、金属制品等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越来越多的制造工人,将被“赶出”工厂。

事实上,不仅智能制造在改变工厂,还有互联网在改变零售,城市化在改变农村,当下的中国进入了一场技术、经济、社会多重变革转型的关键阶段。制造工人之外,还有更多普通人被“赶出”原来的位置。

在思考这些人何去何从之前,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这些人是从哪来的?

答案是,农民工。更准确的是,那些想过更好生活的农民工。

这背后,其实也是一段关于“身份跃迁”的故事。

02

故事可以从1964年讲起。

这一年4月18日,四平联合收割机厂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东风”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

此后,东风收割机开始普及,一度占到国内收割机市场的90%以上。这也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标志。

与此同时,农业人口随着农业生产力快速提升。建国之初,我们只有“四万万五千万”人,到了1970年,国内人口已经超过8亿。其中,农业人口占比超过总人口的82%。

此时,农业劳动人口过剩,且收入少。广大农民想打工挣钱,但计划经济政策不允许。

“试探”起始于1960年代,率先发展工业、基建的广东以及其他省份开始试行“亦工亦农制”,这些进城务工者,既是农民,也是工人。不过,户粮关系还在农村。

尽管人数有限,为期也只有短短几年,本质上算是“借调劳动力”,不过,这也算得上是“农民工”的雏形。

直到1978年,改开之年,国内农民工才创纪录达到200万人。

另一个重要年份是1982年。

这一年的2月19日,百余名打工妹从广东韶关来到深圳蛇口的凯达玩具厂,此后5个月,肇庆、汕头和梅县等多地女工也陆续来到这家工厂。

这是有据可查的中国“第一代打工妹”。

在打工妹们进入玩具厂、鞋厂、电子厂的同时,广大男性农民工,奔赴北上广深等城市,建设道路、建筑、桥梁等基础建设。1989年,国内农民工人数已经飙增到3000万。

1990年元旦晚会上,黄宏、宋丹丹等人表演了一段著名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为了纪念每个孩子的出生地,黄宏分别给孩子起名“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和“北戴河”。

这部作品之所以轰动全国,除了计划生育这个时代话题,四处奔走、努力谋生,也是当时全国农民工的真是写照。

台上轰动,台下农民工已然浩荡成潮。尤其是2001年,中国入世之后。他们从农业劳动力,转变成工业劳动力,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大国。

2004年,这一群体,引起顶层重视。中央出台一号文件,首次将农民工定义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由此开展了维护农民工就业权益和改善就业环境的专项工作。

2年后,国务院颁发《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首次对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机制等提供系统性政策支持。

到了2010年,随着80、90后新一代农民工,进入现代产业。中央一号文件又首次定义了“新生代农民工”。

并通过落户、教育、医疗等政策,逐步推动新一代农民工“提升技能、融入城市”的市民化阶段。

农民工数量超过2.4亿的2010年,也是一个标志性年份——中国仅有一半人口还居住在农村、中国工业GDP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近一半。

彼时,不论是从业人口,还是GDP占比,都标志着我国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型成为工业大国。

不过,国内形势在3年后,又发生了另一巨变。

2013年,中国购买的工业机器人达到3.6万台,占到全球机器人销量的1/5。这也是我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机器人第一大市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2019年,全球累计安装工业机器人270万台。其中,中国占了78.3万台,超过日本和美国总和。

以联合收割机为代表的农业机器开进农田之后,占比80%的农业人口被逐步释放出来、走进工厂,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随着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开进工厂,工业人口也被释放了出来、进入服务业。

与此同时,社会还发生了另一大变革——智能机大爆发——2012年全球智能机出货量达到创纪录的7亿部。

这一年,服务业乘着互联网浪潮,催热了一个超级概念——O2O。

拉手、美团、点评、糯米、58同城等互联网平台,蜂拥而至,抢占衣食住行各个领域的服务。

2014年,中国服务业GDP占比就达到50%,超过工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服务业的从业者也越来越多。

截至2017年,中国外卖员超过700万,快递员超过300万,二者累计超1000万;

2015年成立的滴滴,5年后司机数量就达到1166万,整个网约车行业从业者更是超过3000万;

全国各个家政服务平台,累计从业者达到约3700万;

旅游从业者,超过7900万,占到全国就业人口的1/10……

事实上,截止到2018年,国内服务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3.6亿人,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03

发展服务业,可谓是国家级战略。

2017年,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2.9%。

1978年,服务业对当年的GDP贡献率仅28.4%,40年过去,服务业在GDP占比几乎增长了1倍。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最主要渠道: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25.1%,第二产业27.5%,第三产业达到47.4%。

今年1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4.5%。这一数字,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与发达国家动辄70—80%的占比相比,国内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而这个上升空间,既取决于服务业人口的增长,也取决于服务业保障体系的完善。

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约达到70%,制造业的机器人平均密度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不论是农业还是工业,劳动力都有进一步释放的潜力。

事实上,这一潜力也正在显露。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全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达到9亿,占人口比例63.89%。

而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平均失业率为5.4%。其中,16—24岁人口失业率高达13.6%。

另外,今年高校总毕业人数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909万人。到6月毕业季,青年人群就业压力仍将进一步提升。

换句话说,第一、第二产业机械化提升,被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就进入了第三产业。

“疫情期间,2个月新增的58万外卖骑手,40%来自制造业工人”就是产业人口流动的真实写照。

不只是外卖,快递、网约车、网络主播、家政等“灵活就业”渠道越来越多。

之所以称之为“灵活就业”,因为其收入、工作强度、稳定性都存在极大的弹性。

就拿当下热议的外卖来说,门槛很低,并且工作时间灵活:

如果每天只做最繁忙的4个小时饭点,收入只有3000—5000元,抵得上普通蓝领的全勤月收入;如果全天接单11小时以上,就能拿到9000元以上,抵得上普通白领的全勤月收入。

同理,网约车、家政等其他行业,同样如此。

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一个就业的蓄水池,在工厂不再需要众多蓝领的时代里,这群人主动选择在互联网平台上成为“科技蓝领”,先在大城市里活下来,接触鲜活的市场和机会,维持住生存的底线,同时在城市里慢慢寻找更多机会。

根据《骑手就业迁徙地图》数据显示,48.2%的骑手想要学习“创业和开店技能”。而在离职的外卖骑手中,11.2%的人选择自己做生意。

这也就是,曹德旺想不通的“为什么年轻人宁愿拿三五千工资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厂”的理由。

而当下,整个灵活就业的人群规模,已经达到2亿。

尾声

如此大规模的人群,也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今年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将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期限延长到今年底,确定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的措施。

灵活就业并非意味着佛系、随缘,正如今年总理在两会的总理记者会上所提,灵活就业人员中“有的人一人打几份工,很辛苦”。

此前的流调报告中,我们也看到一个个努力奋斗的楷模:

他们之中,有的人白天做主业,晚上送外卖、开网约车到凌晨;有的人白天往返50公里通勤,下班后复习考研;有的人每天不间断工作17小时……

这些人并非“内卷”,只是要在第一、二、三产产业变革的复杂时代背景下,多努力挣点钱,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不过,灵活就业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正如今年早些时候的那条热搜“六成以上外卖骑手没有社保”。不只是外卖,网约车、家政等行业,也都存在相似情况。

因为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服务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受限。

当下阶段,要提升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这2亿规模的灵活就业人口,就是关键。

如同2000年之后随着农民工数量增长,中央出台多个一号文件,国务院专门出台政策,用以保障农民工的就业权益与就业环境改善。

因为,那是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型的关键节点。

当下,2亿人灵活就业不仅关系着着2亿人的就业问题,也是第一、二、三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并且,也关乎国家经济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针对当下的形势,国务院常务会议也重点强调,今年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一方面,将去年实施的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和高校毕业生补贴,以及失业补贴、临时生活补助、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等政策延续到今年底;

一方面,继续实施坚持就业优先,保持对中小微企业的稳岗、重点群体的就业的政策支持,并促进市场化就业,以及对“双创”的支持措施。

根据人社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关系到灵活就业员工的切实利益的工伤保险问题,相关政策正在修改,预计今年年内出台。

此前的采访中,有外卖小哥这样表示,“即使月入过万,也不想继续待着这个行业,因为觉得自己还是处在社会的底层。”

如今,国家正在动用制度力量,为广大灵活就业人群,找路、护航、托底,将这部分群体的工伤风险、“青春饭焦虑”等职业痛点有针对性得到解决。

而作为灵活就业的重要蓄水池,互联网平台在为这群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的同时,也应尽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转型支撑,关注劳动关系判定、过劳现状问题,并为之提供基础的人身安全保障、提供更好的就业技能培训。

我们相信,整个服务业的社会保障,以及职业认同感,都会越来越强,从业者的权益和就业环境会越来越好。因为这不仅是2亿人的灵活就业问题,也是国计民生的大事。

来源:酷玩实验室

责编:陈慧玲

编审:陈宇

责任编辑 陈宇
进入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湖北开启家电“以旧换新” 单件商品最高补贴1000元
  • 时隔4年!武汉网球公开赛将于今年10月焕新回归
  • 是我姐!湖北聋哑女孩走失27年,团聚时妹妹一眼认出
  • 四月,不能错过湖北的那一片火红!
  • 甘肃麻辣烫热度消退 专家:餐饮追热度轻质量要不得
评论 最热 最新
打开长江云新闻看更多 
发表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 "" }}

{{ item.content }}

{{ formatDate(item.create_time) }} · {{item.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tem.comment_id] || 0}} {{item.comments.length}}
{{ i.passport.nickname || "" }}
{{ i.replyed_passport.nickname || "" }}

{{ i.content }}

{{ formatDate(i.create_time) }} · {{i.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comment_id] || 0}} {{i.reply_count || 0}}
{{item.foldStatus ? "收起" : "展开" + item.comments.length + "条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点击加载更多
发送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105/dc8dfa0eb7db5c2ef3154fb706aa2b2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