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一季度我国黄金产量、消费量同比双增长

通过!关税法来了

江西于都一矿企发生事故 致3死2伤

广州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升级为Ⅱ级

海地延长西部省宵禁令至5月1日

王瑰曙:运用“招—培—就”系统思维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湖南教育新闻网    2021-05-11 15:20  

运用“招—培—就”系统思维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湖南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王瑰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坚持系统观念,并将之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促就业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重点人群,当前既存在总量持续增长、就业压力增加的问题,又存在结构不优、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矛盾。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能只盯着就业部门,而是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高校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进行统筹、调整、优化,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4%,而在1990年仅为3.4%,2000年为12.5%。2021年预计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909万,比2000年的107万增长了近9倍。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目前正式迈入了普及化阶段。过去由初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技校毕业生从事的岗位将由今天的大学生承担。然而,当前高校并没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办学定位没有及时从学术导向型转变为就业导向型,仍按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更为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错位

从需求侧看,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人工智能的兴起、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新发展格局的重建,加上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不能再依托出口和投资来实现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而必须转向基于内部创新、结构优化等形式的创新驱动,这种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更需要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拥有跨专业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同时,很多用人单位还急需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从供给侧看,传统的高校多倾向于模仿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重理论知识的学术型人才,课程设置也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尤其是很多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需求明显错位。据对福建部分高校毕业生的调研发现,一半以上大学生认为自己专业技能一般或较弱、实践经验不足,而且不重视第二专业的学习,四分之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缺乏务实有效的谋划和主动积极的准备。

(二)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人才培养质量较低

一些高校在学科和专业设置过程中,相对比较盲目,缺乏科学性,一方面简单延续传统,只依据传统行业特点进行专业学科设置,另一方面又简单地将当前的就业率、薪资、满意度等作为设置新专业的依据,导致扎堆式新增某些专业。比如,近年来一直都很热门的会计、金融、播音主持等专业扎堆式跟风设置。以湖南省为例,2020年度普通高校毕业生中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达8800人。事实上,新增专业需要在关注产业发展未来趋势的基础上,首先考虑高校是否具备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配套资源。如果盲目跟风增设新专业,由于条件不够只会导致毕业生质量低下。另外,专业缺乏前瞻性谋划就会导致相同专业毕业生的同质化竞争。

(三)毕业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导致“慢就业”“难就业”

一方面,由于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期待仍旧停留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盲目产生对就业的过高期望,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合理就业。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习惯于过度干预,导致他们在大学毕业时仍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理想,加之一些父母甚至直接干预毕业生的就业,导致毕业生“难就业”。具体表现在:第一,大学生对就业单位性质的期望与现实供给不符。据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更趋向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就业。但现实中,毕业生去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却最高,去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占比不足20%。第二,大学生对就业地区的期望与现实供给不符。很多大学生期望去北上广或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不愿意去中西部尤其是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工作,不愿去基层社区工作,但现实中最急需又最难招到人才的是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基层和企业。第三,大学生期待的薪酬水平远高于现实工作岗位所提供的薪酬水平。据对江西部分高校毕业生调研发现,近一半大学生期望的月收入达8000元以上。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北上广深、江浙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就业,仅20%选择回原籍工作,选择西部地区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的人数则更少。大学生就业观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慢就业”“难就业”等问题。

二、大力推进“招—培—就”系统化工程,提升高校毕业生培养质量

当前,很多高校的就业工作重点还只放在就业管理与服务部门,学校教务等相关部门没有深度融入。有的高校虽然招生和就业部门是一体的,但招生与就业“貌合神离”,没有形成有效联动的机制。因此,就业部门只局限于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相关工作没有及时有效地反馈到招生和培养环节。据多地对高校毕业生的调研反映,很多毕业生认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自己帮助有限。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应深度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将就业工作重点前移,在招生、培养环节发力,运用“招—培—就”系统化思维重新谋划促就业工作。

(一)以需求为导向,系统谋划招生专业类型和规模,科学调整招生计划,提升高校毕业生社会适配度

首先,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应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主动构建区域融合发展共同体。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来定位发展战略,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构建区域融合发展共同体,增强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之间的契合度,增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其次,高校应主动与区域内企业深度融合,培育区域支柱产业所需的特色专业。应融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布局,设置新的学科专业,在优化自身学科专业结构的同时,助推区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产教双赢。以湖南为例,应根据“三高四新”发展战略,新增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专业。第三,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机制》,主动灵活地调整专业结构。要及时更新优化专业结构和相应的课程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特别是要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建立完善的专业设置调整干预机制。建立区域范围内产业发展动态与人才需求动态的共享平台,加强高校专业设置预警监督机制。最后,要紧紧抓住高考综合改革机遇,尽快完善学校招生政策和人才培养方案。招生环节方面,根据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明确各专业招生的选考科目要求,解决需要“招什么人”的问题;培养环节方面,针对选考科目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科学设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解决“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应用能力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育人的精准度和多样性,提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契合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好坏,关键在培养。一方面,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加强育人方向的精准度。除少数研究型大学外,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切实扭转一味跟风学术型大学的办学模式,破除传统的学科课程学术化、理论化的倾向,以需求为导向,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校、行业企业协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师资队伍、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等,形成具有高度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另一方面,在培养课程模式上,加强育人内容的多样性。第一,加强产教深度融合,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形成订单式培养机制,使高校人才供给与用人单位需求无缝对接。第二,聘任用人单位的专业人士为导师,指导学生的课程实践和设计,将用人单位的项目作为学生的课程项目来完成,以提升学生的应用型专业技能。第三,与相关学科联办双学位,培养具有多种实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工业设计为例,深化工科与设计学科的跨界学习,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第四,邀请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参与教材的更新修订,编制实践性、应用性强的教材。第五,与用人单位深度融合,采取基于项目式、情境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加大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力度,提升实用专业技能。

(三)以转变就业观为导向,引导毕业生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化解企业和基层人才短缺的矛盾

第一,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职业规划和劳动教育。聘请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作为合作导师,帮助他们熟悉就业环境和就业前景,引导毕业生树立服务企业和基层的勤劳奋斗价值观。大力宣传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国家战略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导向,宣传本地成功毕业生的榜样典型。第二,与地方政府合作,创造优惠条件引导毕业生返乡就业。建议对留乡返乡毕业生给予适当奖励,提高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基层岗位的薪酬待遇,从法律、财政和税收上鼓励大学生留乡返乡就业创业、基于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就业补助机制,完善各地公共交通、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毕业生留乡返乡就业创业沟通服务渠道。第三,健全高校与政府、企业的协同机制,共同打造公共就业智慧服务平台。当前毕业生找工作的两个主要渠道为校园招聘会和网络求职,急需拓宽求职渠道。建议高校与政府合作打造公共就业智慧服务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线上线下的招聘求职、笔试面试以及特定岗位职业技能岗前培训等相关服务,提升疫情常态化形势下线上求职的服务效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招生是基础、培养是核心、就业是检验,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加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力度和实效,是推动高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举措。各高校应抓住“十四五”规划发展机遇,坚持“招—培—就”系统观念,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责编:陈慧玲

编审:陈宇


责任编辑 陈宇
进入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太空会师!“全家福”上新
  • 业务猛增4000%!黄金变现热潮持续 短期追涨需谨慎
  • 数学140分以上锁定名校,偏才的春天来了?
  •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中消协发布提醒
  • 不要再拖!空难遇难者家属敦促对波音提起刑事诉讼
评论 最热 最新
打开长江云新闻看更多 
发表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 "" }}

{{ item.content }}

{{ formatDate(item.create_time) }} · {{item.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tem.comment_id] || 0}} {{item.comments.length}}
{{ i.passport.nickname || "" }}
{{ i.replyed_passport.nickname || "" }}

{{ i.content }}

{{ formatDate(i.create_time) }} · {{i.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comment_id] || 0}} {{i.reply_count || 0}}
{{item.foldStatus ? "收起" : "展开" + item.comments.length + "条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点击加载更多
发送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105/aa9760032bb9f73e4c04755f0f6a33b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