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拥有长江岸线1061公里,守护一江碧水,对湖北来说意义重大。省政协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黄艳连续5年,提出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提案。通过一年走访调研,今年两会,她再次聚焦这一领域。
在长江水利委信息数据会商室,一块超大屏幕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各种数据。这里是黄艳在“两会”前夕,除了办公室,最常来的地方。从事长江勘测规划工作多年,黄艳善于在各种数据中找问题,而她今年的提案,也正和这些数据有关。
湖北省政协委员黄艳:“我们算‘水账’还是算得比较准的,气象水文的耦合是做得非常好的。你看这个上面就是所有的水文站、水位站,所有的工程水库蓄滞洪区、排涝泵站,加上我们的降雨预报、水文预报。那么一调度我能算得很准。”
水账算准了,可是在黄艳看来,科学调度,实现精细化的管理,还需要算准经济账,而仅靠水利行业内部的相关数据,想要算准经济账,还远远不够。
湖北省政协委员黄艳:“经济账算起来,就有点不确定。比如说后面这个蓄滞洪区,很多资料都是好多年以前的。我不知道说最近几年在里面,是不是又发生了一些大的经济活动,如果比选两个地方(分洪),你说分哪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影响小。基于过去的资料,这个决策可能就不一定是最完美的。”
在一年的调研中,黄艳多次走访了水文、生态环保、空间规划和农业部门,她发现,数据不共享产生的信息壁垒,存在于很多行业和部门里。
湖北省政协委员黄艳:“比如荆江河段附近,是一个重要的鱼类产卵场。我们一个摄像头监管它盗采砂石,农业部门也可以用这个摄像头来监管非法捕鱼,那这种事情的话就还没有做业务协同,对岸线保护和管理也是这样,自然资源部也做,我们水利部门也做,怎么样协同来做这个事情也没有去做。”
“痛点”就是突破口,实现长江流域数据共享,可以从管理部门协作入手,还可以吸引企业投入和参与。
湖北省政协委员黄艳:“长江大保护法3月1号开始实施,对智慧长江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法律保障和一个助推器,建设智慧长江也是对长江保护法的一个具体落实。”
从智慧系统的搭建到数据共享体系的建立,从多部门协作到企业广泛参与,在一次次调研中,黄艳围绕建设“智慧长江”的提出的具体建议逐渐成熟。
湖北省政协委员黄艳:“智慧长江我们希望能够达到的一个愿景,就是数据能够共享,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业务能够协同,共同治理共同保护长江。”
(湖北台 费晓丹 卞勇 责任编辑 徐珊珊)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