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难得有一个时候从如此宏大的视野来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这恐怕就是设立“世界地球日”的意义。越是宏大,越要见微知著。我们不妨分享几首小朋友写的诗句,看看那些纯净的眼睛投射出的地球的样子,让我们心动。
这是10岁小朋友黄坤写的《星河》:黑色的夜晚星星在闪耀,我在河边无忧无虑地散步。当我回头看我身边的河水时,只见无数的星星在河里流动。
这是11岁的范丽芸写的《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有一座山,这座山上有很多诗,因为山太美了,让我数不过来,也不知道要选哪句。树上有,地上有,墙上也有。
这是12岁杨德文写的《自由的风》:你从梦中苏醒,在清晨的蓝天下散步。你穿过树林,树木为你歌唱,你踏过溪流,流水为你鼓掌。
这是13岁的王佳玉写的《偷偷长大》:种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静发芽。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了一根新枝丫。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
写诗的少年,把眼中和想象的世界在文字中重新布局,虽然没有一句问号,但在我眼中,却带着一种感叹和叩问——
我们有多久没有看到满天繁星映照在河水里?家乡的那座山是不是美如当初?清晨的蓝天和唱歌的溪流能不能再多一些?大雪下的种子是否可以安心地发芽长大?
这些叩问,在每一个寻常日子里也许不那么显现,但当这个地球上的人们正在经历一次突如其来的威胁生命健康的疫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话题,便字字千钧,发人深省。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时强调,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切勿重蹈覆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才是我们与自然应当的相处方式。古人讲,“德至禽兽”、“泽及草木”、“恩至于土”,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这样一份对于动物、对于草木、对于水土、对于所有自然之物的仁爱和敬畏,因为这不仅是在保护它们,更是在保护我们自己。我们看到,一场疫情,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更健康的饮食、更规律的作息、更科学的环保理念,更坚固的自然观念,这些改变,会让我们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中,与地球这个美丽星球更好共生。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的这句名言,今天仍能触发我们深沉的思考。在2020年的世界地球日,让我们静下来想一想,我们要往哪个方向进步,怎样实现进步?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常江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