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建设者湖北广水人吴开云说:“我儿子明年大学毕业,要让他觉得有这样的爸爸很光荣。”就在昨天(14日),这些建设者延续着这份光荣。
“爱心献血车”旁,60多位火神、雷神的建设者们又排起长队,支援武汉血库,他们要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支援抗疫。
工人李旭阳家住枝江,“逆行”赶回武汉,从火神山、雷神山再到两个方舱医院,辗转4个战场,他说:“我经历过1998年洪水,我所有的家人亲人都参加过那场战斗,这次该我了。”
这就是平凡英雄平凡的答案,这些答案,在这场战疫的每个阶段、每个角落,都能找到。
新冠疫苗进入II期临床试验,由于危重症患者中老龄人群较多,疫苗特别需要老年志愿者去试验。于是,84岁的武汉老人熊正兴来了。他的答案是:“我也曾是一名军人,看到全国人民都在努力抗疫,也想做点贡献心里才踏实。”
29岁的吴妮是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一期高剂量组的志愿者,在结束14天的隔离观察后,她才放下心,鼓励自己的爸爸妈妈报名第二期试验。于是这一家子都成了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她的答案是:“一辈子难得被国家需要一回,没有犹豫。”
这些特别的教科书都是手抄的。张海栩和妈妈滞留在洪湖老家,没有教材,妈妈决定,把课本抄给孩子学习。两个多月,她用掉了20多支水性笔,抄满了十几个笔记本。她的答案是:“即便学习环境艰苦,也要创造条件认真学习。”
清华大学武汉籍学生张睿茹最近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一篇英文演讲,讲述了从1月10号回到老家武汉,父母双双感染被隔离,再到逐渐康复,平安归来的故事。在这两个多月的故事里,她看到最胆小的人也能成为最勇敢的战士,承担最重大的责任,甚至舍己救人,这一切,都是源于对他人的爱。于是,她的答案是:“万众一心不仅是国歌里的一个词,更是00后这一代人从小的记忆。”
这些,都是平凡英雄的平凡答案。这些答案,在争分夺秒时作答,在挽起手臂时作答,在封闭隔离时作答。平凡的答案没有华丽的词语,“光荣、该我、踏实、没有犹豫”,因为一次行动顶一万句豪言壮语;平凡的答案没有高深的道理,为了孩子,为了家人,为了他人,为了生活,也为了我们的国,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了,该守护的人守护好了,就是最英雄的事。
英雄从来不是加冕的,而是自发的。一个战场,一座城。十万人与病痛搏斗,十万人与死神抢人,十万人为城市奔忙,剩下九百万人,在平凡中延续平凡,在坚韧中延续坚韧。他们是不确定的风浪中最确定的基座。
他们像大江大河里坚硬的礁石和沙砾,风平浪静的时候,他们默默伫立,以至于你觉得他们是如此的平凡无奇,但风起云涌,礁石便在急流中愈发坚挺;水落石出,沙砾便托举出江河奔腾的轨迹。
习近平总书记说,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沿着这场战役的时间轴,我们共同见证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化身战士,付出的巨大贡献;共同见证了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作出的巨大牺牲;共同见证了十几亿人联防联控的强大组织力和动员力。平凡英雄无处不在,他们站在一起,造就中国的不凡。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常江 责任编辑 唐元)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