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有两个数字特别令人期待,一个是0,一个是100%。
“0”,武汉的新增病例,已经连续多日看到了这个数字。
“100%”,正在努力中,截至4月10号16时,武汉无疫情小区累计6999个,占比98.5%,朝着100%的目标,武汉还在努力,一刻不能放松。
但是,数字只是世界的一个切面,并不是见到“0”就胜利了,见到“100%”就满分了,须知,数字的战绩,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统计,真正有两件长远的事,是无法用数字量化的,一个是防风险,一个是常态化。紧紧扭住这两件事,社区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抓手。
先说“防风险”。
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成为重中之重,从国门,到城门,再到家门,守好这三道门,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控链条里,社区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另外,随着社会面流动性增大,对于入境人员的动态监测、对于返汉离汉人员的跟踪掌握、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精准摸排,这些工作都需要依托于社区来完成。
再来说“常态化”。
有五样东西,概括了社区防控的基本工作:“温度仪、健康码、通行证、小喇叭以及菜篮子。”从进出管理,到防疫宣传,再到生活保障,都离不开这五样东西。
但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过去的我们姑且称为“非常76天”的措施,也需要因时因策地升级。在继续用好这五样东西的同时,怎样做到严格管理和合理操作相结合、全面防控和分类管理相结合、宣传引导与服务关怀相结合,是“常态化”防控下我们需要优化完善的。
同样是严格社区出入管理,针对出入人员增多的状况,不妨增加一些测温设备,让居民在查验二维码、健康证的过程中就完成测温,节省“过关”时间。针对上下班出行高峰,不妨增加社区进出口的设置,提高居民出行效率,防止人员聚集。针对下沉干部返岗上班可能导致社区人手不足问题,不妨加强对物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加对志愿者招募。等等。
实现常态化防控,需要我们摆正“非常心态”——新冠肺炎病毒绝对不容小觑,我们还没有完全打败它,那么继续加强防控,守好小区的门、单元楼门、家里大门和居民心门,是最佳的选择。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尹华正 责任编辑 殷竟成)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