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3 13 “疫”线日记
2月3日一早,我接到采访任务单——跟拍患者转运至火神山医院。什么时候转?从哪间医院转?转多少人?我一无所知。
一边蹲点一边打听
一个上午,我都在焦虑地四处联系、打听,终于得到一个线索,可能是武汉急救中心负责转运病人。于是下午3点多,我就和摄像张余涛直奔急救中心,一边蹲点一边继续打听。
快6点,又来了新消息,就是今晚,从三家医院转运50位患者。我快速把这些内容做成了一条全现场报道,第一时间回传,赶上了当晚6点到7点的《湖北新闻》。
争来的“随车权”
刚忙完,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出来了,我和他们碰头了才知道,他们准备发车去医院接患者。从急救中心到医院的路上,他们允许中央电视台的4名记者上车跟拍。我马上请求也要一同前往。在湖北发生的事情,湖北本地媒体,特别是《湖北新闻》也需要有采访权!
多方沟通后,急救中心答应给出一个位置。于是,我决定一个人随车出发。
还记得,衣服都没有换好,我老婆的电话就来了。听说我要上转运车去往定点医院,她就在电话那头喊起来了,“不能上!太危险!你要拼命,我支持!但这是送命!”
我当然知道家人的担心有道理,但这是武汉首次转运患者去火神山医院,是一次转折性的事件。作为记者,我必须记录这一切。我在电话里答应“好的好的,我不上”,按掉这个充满不信任的电话,我登上车,关上门,随车去往医院。
当晚,在这家定点医院,我们一直等到23点30分,没有等到患者,等来了通知,转运改到第二天7点。我只能又回到台里,此时已是凌晨1点了。那一晚,我没有回家,而是留在了台里,找了个沙发眯了一会儿。我得抓紧时间养精蓄锐,为明天做些打算。
终于接到了患者
第二天6点,我和摄像卢磊又来到武汉急救中心,并再次随车去往汉口医院。8点半,汉口医院门口,患者们陆续上车坐好。
他们的状态还不错,“去火神山,有更好的治疗”,只是几句简单的交流,都能感到他们满满的期待。
这段拍摄持续了30分钟,也是我离患者和病毒最近的30分钟。当患者越来越多,我眼前病毒的虚影也越来越多。毕竟是未知的病毒,初接触,说不怕的都是骗人的……但我也能说,30分钟里,我大概只用了3分钟害怕,剩下的27分钟,我都投入到了拍摄和采访里。9点,6辆救护车带上26名患者出发,我们的采访,告一段落。
边报道,边成长
这可能是这些天,我最焦虑地一次采访经历。守了一夜,几经波折,偶尔恐惧,总要尽力。我一直在给自己打气,既然开了头就要有始有终。我要记录这一切,我不能选择逃避!
疫情是一场考验,对医生、患者、政府、社区工作者是这样,对新闻记者也是。几十天里,我们不断更新认知、调整应对,一次次追问,一次次探访,一次次靠近……
整个2月,我走进发热门诊、探访方舱医院、前往隔离点、接触红区,报道的视角越来越丰富,我自己也越来越勇敢。
我正在记录着这一切,而且,我还会继续记录下去。
监制:郭小容
编审:吴博军 郭晓勇
作者:徐嵬毅
编辑:苏逸冰
(责任编辑 马张驰)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