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肺科医院,整建制接管的山西第11批援鄂医疗队正在日夜奋战救治患者。在战“疫”一线,有两名95后男护士,虽然年龄不大,却以扎实的护理功夫成为生死一线的担当。
凌晨三点,武汉飘起了小雨。山西医疗队夜班队员准时来到武汉市肺科医院开始换装。
山西第11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乔松:“这连体服穿的时候左扭右扭,我就特想变泥鳅钻进去。”
白天,病区里刚转来了20多名患者,今晚一定很忙碌。
不断呼叫的这位奶奶,在陌生的新环境里睡不着觉。
山西第11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乔松:“我经常在窗口站着等着患者入睡,他们从里面能看见我,感觉有人陪着他,心里就安稳了,也就睡着了。有时候我这儿站半个多小时,他们能安稳地睡上一晚上,我觉得我累点儿也值了。2003年非典,我们是被大家守护的一代,现在轮到我们90后守护他们了。”
乔松和王志强既是老乡,也是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又成了山医大二院急诊科的同事,现在他们又结伴来到武汉肺科医院并肩战斗,清晨,他俩还要联手采集咽拭子做核酸检测。
通常,这项高风险工作都由资历较高的护士来做。但这两个95后做事认真、下功夫钻研,技术被大家一致认可。他们也是重症病区唯一一对95后组合。
山西第11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李亚琴:“志强、乔松,首先对开放气道患者的管理,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应急能力非常强,所以我们敢交代给他们。”
早上7点,患者们陆续走出病房活动。忙了一晚上的小哥俩,出现了缺氧症状。
而此时,正在一旁忙碌的志强,必须帮助乔松去完成他们今天的任务。
山西第11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王志强:“其实我现在特别想去安抚他,但我的工作量还是特别大的,如果完成不了,就会拖延病人的治疗,所以就是挺艰难的一个事情。”
早上这一个多小时,他们采集了20多个患者的咽拭子、做了10多次的抽血、化验。直到上午9点,工作了六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长舒一口气。
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王志强:“一晚上真的是够忙的,但是我和我的搭档乔松干起活儿来的默契值还是相当可以的。”
离开病房,他们还要带着典型病例回去研究。手机相册里,大多是一张张黑白的造影片和书本的照片。
山西第11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乔松:“我的手机里是病人的胸片,像志强的手机里就是各种病人的压疮,把它拍下来放在手机里没事儿看一看,为喜爱的工作又一个经验的积累,我觉得这才是90后应该有的样子。”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秦声 山西电视台记者 李均卓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