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是距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医院,也是第二批收治发热病人定点医院,共收治510名患者。这里有一支160多人组成的呼吸内科医护团队,承担过非典、甲流等多项重要战役,带队的是一位有着近二十年战疫经验的一线“老兵”。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早上八点,我们在医生办公室,见到了这位“战役”老兵。尽管今年已64岁,赵苏依然坚持每天对病区所有的重症病人查一次房。在他看来,最好的战斗状态,永远是在病人的床边。
赵苏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 教授:“从我们临床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和那些病毒学家和他们提供一些线索,这是很重要的,医生一定要掌握一手资料,然后才好做出下一步的治疗。”
每天一钻进病房,这位团队中最年长的老前辈,经常一待就是4、5个小时。而病床边他的身影,对实战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来说,也是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胡轶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 科主任:“ 简单的沟通一下,把一些大的方针定下来以后,大家觉得有如定海神针,心里就踏实不少。”
身经百战的赵苏深知,越是复杂的病情,医生们越是要学会高效应对。针对各类病患,年轻医生们能否精准地“望闻问切”,也直接关系到治疗的质量。对此,赵苏也凭借多年经验,形成了一套教学指南。
赵苏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 教授:“我们尽量地跟他讲解,就是说这个病主要是我们突出的看他哪几点,看血的检查,看CT的哪几个关键,然后看他的呼吸困难了,他了解的几个点,看病人的这个专业的时间可能就少一些,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宽慰病人。”
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早在17年前应对非典的战役中,赵苏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救治病人。当年,他是武汉市首个进入隔离病房的呼吸内科专家,日夜守在3例非典病患的病床边。正是这种近距离的治疗和陪伴,让当年的赵苏对病毒性肺炎有了更深的认知。
赵苏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为重症医学科医师 教授:“我们懂得了传染病是优先的,我在防护方面,在了解病毒的发病机制和应对方面,可能比不是专业的还要好一些,这个意识上加强非常重要。”
也是从那时开始,赵苏就带领着团队,针对重大传染病和呼吸重症技术,在国家多个研究课题上持续发力。现在,不论是年过花甲的赵苏教授,还是当上科主任的徒弟胡轶,都坚守在战疫的第一线。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医院病患的救治工作也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
胡轶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为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 科主任:“从2月1号以后,现在陆续开始有病人康复出院的,而且每天都在至少10个以上。”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慧华 王俊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