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体考神器”能开挂? 医生:重则中毒!

大熊猫“花花”担任成都文旅局荣誉局长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

涉嫌篡改数据 日本发动机制造公司工厂遭国土交通省调查

江南华南新一轮降雨今天最强,广东局地有特大暴雨

【小丽侃三农】《湖北农业高质量发展调查》系列报道之​上篇《从“吨粮田”向“万元田”转变》

©原创 2019-05-19 10:48  

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位居长江中游的湖北,在中国农业版图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湖广熟、天下足,湖北农业的比较优势明显,连续多年粮食产量过500亿斤,在全国名列前茅;油菜、淡水产品、茶叶、柑橘、蔬菜产量和生猪出栏量位居全国前列。可以说,湖北农业发展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百姓饭碗的质量。

初夏时节,农事正忙,湖北之声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探访农业生产,找寻湖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

五月,是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一年中最忙的时节,捕虾、育秧,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一亩稻田,既养龙虾又种水稻,两种生物互相滋养,既提升了品质,又增加了收入。按照当前龙虾收购价,平均每斤20元左右,一亩地可收龙虾350斤,另外能收1200斤左右的高品质稻谷,一年下来,每亩田收入近万元。赵脑村村支书赵常洪笑呵呵地说,这样的模式搞生产划算多了:

“虾稻模式又保证国家粮食面积,对生态也是最有价值的。土地对肥料依赖逐年减少,因为里面有小龙虾的排泄物、稻茬的还田、小龙虾的水草等全部腐烂转化成了有机质,有机质丰富地很,不需要投肥,都可以生产。”

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在荆楚大地大放异彩,催生提质增效的“加速度”。在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韩集村,眼下,马铃薯种植大户荣街生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马铃薯。因为采用“马铃薯、西瓜、芥菜”连作模式,使用双膜覆盖等新技术,马铃薯能错峰上市,每亩收入万元左右。荣街生:

“绿色种植,上农家肥,土豆亩产六七千斤,南方土豆已经销售完毕,我们这刚好接上。价格还可以,一亩地能卖六七千元。土豆收完种西瓜,西瓜收完种大头菜,西瓜每亩地能搞两三千元,大头菜能搞三千元。全年亩产毛收入壹万贰仟元。”

曾几何时,“种地不赚钱”的怨言在农村弥漫,可现在早已悄然发生了改变。过去,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稳步提升,“吨粮田”遍布荆楚各地,但“产量大的效益低,效益好的产量小”这一结构性矛盾时常出现。如今,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农民在地里收获的不仅仅只是产量,更是质量和由此提高的价值。

今年五一假期里,每天来荆门市掇刀区春篮蔬菜专业合作社参观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一位带着孩子来参观采摘的荆门市市民陈女士说,来这里,既可以吃到好吃又绿色的蔬菜,还能亲近大自然:

“带我姑娘来采摘、看下蔬菜,亲近大自然,看这里的蔬菜蛮天然,没打过农药。我和朋友都订购了一个月的蔬菜量,这里的蔬菜都蛮好!”

“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围绕市民需求,春篮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蔬菜大棚里,除了全部使用节水喷、滴灌等农业新技术,还全面实施猪-沼-菜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全面施用生物有机肥。因为绿色又独具风味,每种蔬菜都以高出市场价10%出售,上市后供不应求。合作社理事长罗光伍:

“提质从哪里提?我们必须做特色精品。首先我们全程有机肥、沼渣生产出固体有机肥,再一个体现品种优势。抢救挖掘了当地比较好的当地品种,还有土芹菜啊。”

为提高优质水稻、蔬菜等优良农产品种植比例,各级农业部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农民制定了一系列精准的政策、措施,大力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动优质、专用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进一步优化了提质增效的“基本面”。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肖长惜: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绿色发展的意见,我们主要是突出了调优布局,总的原则是优势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第二个呢,就是调良品种。包括小麦我们大力在襄阳主产区发展黑小麦,油菜我们突出发展双低和高油酸油菜等优良品种。”

据统计,2018年,我省主动调减低质低效水稻面积200万亩,规划建设的1800万亩各类高效稻田已初见雏形。长江、汉江沿线油菜优势产业带,总产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今年预计将新增高效菜园、精品果园、生态茶园和道地药园100万亩左右。

科技创新是提质增效的“先手棋”。洪湖市乌林镇素有种植再生稻的传统,再生稻品质好、省工省时,但产量一直提不起来。2018年,我省农业科研院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和新型主体的力量牵手逐一攻克困扰水稻产业发展的难题。水稻+产业协同推广团队推广首席罗昆:

“坚持产学研结合,把生产放在第一位,生产中发现问题再找专家,回到田间。通过模式搭建一个平台,把产业或模式中问题摆在平台上面,把专家集中到平台上,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促进模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洪湖春露合作社流转经营的2000亩再生稻田在“水稻+产业”协同推广团队的指导帮助下,选择优良品种,集成应用高效的病虫防控和土肥栽培等技术,2018年9月底经过测产验收,再生稻头季产量亩产达到1300多斤,再生季亩产达到700斤,亩平节本增效500元以上。春露合作社副理事长兰夕良高兴地说:

“一亩地我种一季收两季,两季可打3000斤(产量),通过销售可以搞4000元。”

因为科技创新而获得巨大改变的,不仅仅只有水稻。近年来,一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池塘工程化健康养殖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养殖密度,实现了养殖粪污零排放,国内首款进入商业化开发的高油酸菜籽油在荆门上市,推动湖北油菜产业迈上更高台阶。以2018年为例,湖北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建设科技示范基地249个,示范推广新品种100多个。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肖伏清:

“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行动,着力破解一批产业发展“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打造湖北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推进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7%。”

(湖北广电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杨戈 庞成庆 责任编辑  蒋艳)

责任编辑 蒋艳
进入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如果长江爱自拍④|武汉“小瑞士”诞生记
  • 东莞&赤壁丨他乡遇故知!谢谢你藏着我的“川”字纹
  • 男子离婚冷静期街头杀妻 被判死刑
  • 社保缴满15年就够了吗?官方回应
  • 韩国:4.2万老年人日均捡废纸5.4小时以贴补家用
评论 最热 最新
打开长江云新闻看更多 
发表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 "" }}

{{ item.content }}

{{ formatDate(item.create_time) }} · {{item.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tem.comment_id] || 0}} {{item.comments.length}}
{{ i.passport.nickname || "" }}
{{ i.replyed_passport.nickname || "" }}

{{ i.content }}

{{ formatDate(i.create_time) }} · {{i.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comment_id] || 0}} {{i.reply_count || 0}}
{{item.foldStatus ? "收起" : "展开" + item.comments.length + "条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点击加载更多
发送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1905/ea6b08c6253a3f8973f1408955adac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