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社保缴满15年就够了吗?官方回应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0级地震 近期连续出现强余震

泰山景区:5月1日起全网全员实名制预约、实名制检票

日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55 创34年来新低

全球2.81亿人口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

非遗“并蒂花”,悠悠绽芳华

恩施日报    2018-10-24 16:51  

诗画峡江,文脉巴山。近年来,巴东不遗余力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把“文化”列入巴东向外推介的“三张名片”之一,并将“文化巴东”作为“五个巴东”建设的排头兵,为巴东堂戏和皮影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绽放在时光深处的巴东堂戏和皮影戏,犹如两朵艺术“并蒂花”,在薪火传递中绽放芳华。

“月英我见相公一礼奉敬,我这里站柜台还礼迎宾,端一把油漆椅相公请坐,问相公到小店有何事情?”夜凉如水的秋夜,天刚刚擦黑,巴东县溪丘湾乡平阳坝村一户村民家热闹起来。只见堂屋中置着一张方桌配两把座椅,在锣、鼓、钵、帮、二胡等乐器的伴奏下,三位演员绕方桌四角踩踏碎步歌舞,这是巴东堂戏《卖胭脂》的精彩片段。

顾名思义,“堂戏”一般在农家堂屋内表演。这种极为接地气的戏剧属全国386种地方戏剧品种之一,又称“踩堂戏”“稿荐戏”,于明末清初开始在巴东江北溪丘湾、沿渡河等乡镇流传,同南戏、灯戏、傩戏、柳子戏并称恩施州地方戏曲的“五朵金花”。其经典音韵、原始唱腔深得当地老百姓喜爱。

同样流行于溪丘湾、沿渡河一带的另一朵艺术之花则是皮影戏。当记者来到溪丘湾乡白杨坪村村头,一场皮影戏正在上演。巴东皮影戏传人谭文碧和兄弟谭文艺、谭文山用27根竹竿、白布拼成一个皮影戏台,台后三兄弟说唱、打击乐器、举影子忙得团团转,台前荧布上刀光掠影、车马萧萧。两人举影子,一人操琴,一人兼奏多种打击乐,恍如一部穿越版的古代电影。

“我走南闯北演了一万多场戏,好多表演平时需要三个人,有时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老百姓都喜欢看呀,必须要演好、唱好。”蓄着雪白的长胡须,留着光头,一副老顽童的幽默形象,这就是巴东皮影传人谭文碧。仅读过两年私塾的他从1980年开始迷上皮影戏。如今,可熟练表演200多个皮影戏剧本,记住3万余字的唱词。光影飞舞间,他成了活跃在农家院子的“草根明星”。

“你瞧,这个皮影子连我师傅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制作的,都传了几百年了。”谭文碧摆弄着手中的皮影子。龙、马、虎、鸟等数十种形象栩栩如生。

如今,皮影戏在艰难中传承,成了小山村的“稀罕戏”,每当谭文碧捧场红白喜事进行表演时,戏迷们往往闻讯而来赶场一睹皮影之妙。

艳阳高照,在巴东堂戏溪丘湾乡传承基地平阳坝展演中心,老百姓们如赶集一般,把移动舞台车前挤了个满满当当。

“赌博赌博,越赌越薄,先输裤子,后输裹脚,我叫‘秦三爷’,酒气财气占全哒……”丑角大花脸“秦三爷”摇晃颠簸的舞步,方言唱词、幽默唱腔、原生唱法,够土、够味儿!逗得戏迷们捧腹大笑。每日在这里,《借妻回门》《雷家院子》《嫂子戏小叔》等经典剧目都会粉墨登场。

“《劝夫》这个戏告诉大家要远离赌博,做一个爱家护家的好男人,《卖胭脂》表达了自由婚姻、纯朴爱情……”一边搭腔一边紧盯戏台,74岁的李正电看得投入,生怕落下一节戏。他和老伴谭文菊都是铁杆“老戏迷”,用他们的话来说,“土戏过瘾!”目前,该乡瓦屋基、平阳坝两支堂戏表演队30人传递着堂戏的“薪火”,照耀了山村百姓的乡土生活。

“从小喜欢看堂戏,很感兴趣,现在我也是凭着儿时的感觉去唱的,只要站到舞台上,我就能迅速进入角色。”在化妆室,饰演《卖胭脂》小生、小旦、小丑三个角色的申艳、田娥、李静如今的舞台表演堪称专业。

据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绍康介绍,平阳坝展演中心的堂戏演员均为零基础,经巴东堂戏培训班启蒙,在自学自悟中不断学习,直至独立登台献艺。他说,如今,堂戏传承由于没有稳定收入、没有好的前途让很多年轻人兴味索然,如何“培育一支专业、精干的堂戏传承团队”成了他的心结。

谭文碧也有同样的烦恼。听说皮影戏的多,看到过戏的人少。“教会了几个徒弟,没得收入都解散了,儿子也不愿学,这玩意儿估计要失传了哟。”面对“人亡戏绝”的断档结局,谭文碧捋了捋胡须,满面愁容。

文化有传承,一个民族才会有“根”的记忆。堂戏要传承,也需要政策“阳光”和资金“活水”的沐浴、滋润。在平阳坝,一辆堂戏表演流动舞台车时常穿行在村村寨寨送戏,舞台两侧的“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精神”12个字十分醒目。

近年来,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溪丘湾乡,与时间赛跑抢救文化,在乡文体部门、堂戏表演队和谭绍康等老艺人的辛勤耕耘和努力下,把现代文化因子融入传统堂戏,搜集整理出80多个堂戏剧本,创作了《雷家院子》《收购站的风波》《小拜年》等一批小戏,堂戏在传与承中迎来了艺术“第二春”。

和时代结合的传承,让穿越历史而来的非遗项目看到了希望。5月23日,在巴东县“茶乡杯”第九届小学生乒乓球运动会文艺汇演舞台,方晴晴、王舒悦、廖宇周三位新秀表演了堂戏《送寒衣》,把晚会推向了高潮;7月1日,在溪丘湾乡石碾村群众文化广场,一个个堂戏节目让群众“大快朵颐”,度过了一个有韵味、有意义的“建党节”……一阵阵“堂戏风”吹进溪丘湾山村田野,发起者就是谭绍康。

开学后,谭绍康逢周二、周四就到官渡口小学堂戏班上课,传授堂戏入门基础知识,堂戏唱法唱腔,带领200余名学生走进堂戏的奇妙世界。平时,谭绍康坐镇溪丘湾堂戏传承基地、平阳坝堂戏展演中心,编排节目、指导表演要领,既当导演又当老师。

“我们不能丢掉堂戏原生的味道,还要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小康梦等时代热门话题,写进堂戏歌词,用堂戏唱响新时代。”以学校为传承据点,谭绍康对传统堂戏创新改编了9个大众化、时代化堂戏新曲目,通过学生这一载体传播,让千家万户喜闻乐见。

一直为“后继无人”发愁的巴东皮影戏传人谭文碧,最近正积极争取把皮影戏工作室开进城区聚宝盆客运中心:“每晚定时举行皮影戏表演,让皮影戏走进当代青少年儿童的生活中,皮影戏才看得到未来。”

瞄准市场,文化传承、精品创作、商业盈利“一箭三雕”,让传承有了动力。溪丘湾乡把堂戏经典艺术融进商业大潮,走“义务演出+商业演出”的市场化路子,在堂戏艺术传承、精品创作和商业盈利的平衡点上守住文化之根,这是该乡“以戏养戏”有益探索和实践。

“让堂戏走向群众舞台,把咱祖辈们留下来的好戏唱好、唱响,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朱永狼是一名文化公益人士,在平阳坝村创办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建立了10人组成的表演团队,一台流动舞台车就是他们坚守堂戏传承的阵地。

平阳坝展演中心的演员们都有一个心愿: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传下去,让“堂戏记忆”接力传给下一代。“这些新生代就是堂戏传承的‘种子’,也是堂戏生生不息的希望。”谭绍康说。

(责任编辑 彭云鹤)

责任编辑 彭云鹤
进入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聂海胜武汉开讲: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
  • 我在南极533天,拍下最美极光
  • 夏日感扑面而来 全国“短袖出场地图”来了!
  • 骑自行车上路因无牌被罚50元 南京交警回应:撤销处罚
  • 全球2.81亿人口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
评论 最热 最新
打开长江云新闻看更多 
发表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 "" }}

{{ item.content }}

{{ formatDate(item.create_time) }} · {{item.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tem.comment_id] || 0}} {{item.comments.length}}
{{ i.passport.nickname || "" }}
{{ i.replyed_passport.nickname || "" }}

{{ i.content }}

{{ formatDate(i.create_time) }} · {{i.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comment_id] || 0}} {{i.reply_count || 0}}
{{item.foldStatus ? "收起" : "展开" + item.comments.length + "条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点击加载更多
发送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1810/651ffeb099a5254751dbeff679e29c68.jpeg